詩經葛覃原文及譯文?【原文】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詩經葛覃原文及譯文?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原文】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
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
是刈是劐,為纟希為纟谷,服之無肄。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甯父母。
【譯文一】
葛草長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
黃鹂上下在飛翔,飛落栖息灌木上,鳴叫聲婉轉清麗。
葛草長得長又長,漫山遍谷都有它,藤葉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織麻忙,織細布啊織粗布,做衣穿着不厭棄。
告訴管家心裡話,說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幹淨,
快把外衣洗幹淨,無論洗還是不洗,回娘家去看父母。
【譯文二】
葛藤多柔長,蔓延山谷中,葉兒真茂盛。
黃雀輕輕飛,栖息灌木上,喈喈啭歡聲。
葛藤多柔長,蔓延山谷中,葉兒真清鮮。
割來煮泡後,織成粗細布,穿試百不厭。
輕聲告保姆,思歸情纏牽,洗罷貼身衣。
又忙洗外衫。何洗何不洗?早歸父母安。
【譯文三】
葛草長得長又長,枝兒伸到谷中央,葉兒茂密翠汪汪。
黃鹂上下在翻飛,一起停在灌木上,叽叽啾啾把歌唱。
葛草長得長又長,枝兒伸到谷中央,葉兒茂密翠汪汪。
割藤蒸熟織麻忙,織細布啊織粗布,穿不厭的新衣服。
告訴管家心裡話,說我探親回娘家。
内衣髒了洗幹淨,外衣受污也要刷。
哪件不洗哪件洗,洗完回家看爹娘。
【譯文四】
作者:佚名
葛藤是如此綿長啊,蔓延在山間的谷中,那繁茂的葉子一片青青。
山谷間飛起美麗的黃莺,它輕輕地降落在灌木林叢,婉轉的鳴叫聲這般動聽。
葛藤是如此綿長啊,蔓延在山間的谷中,成熟的葉子繁茂蔥蔥。
把它割回來煮在鍋中,細布和粗布随意織成,穿着它真是其樂無窮。
我虛心請教我的老師,老師教給我為婦的技藝。
教給我用灰水清除内衣的油膩,教我用清水洗濯弄髒的外衣。
該洗不洗的能打點清楚,洗完回家探望父母。
【注釋】
女仆采葛制衣工作完畢,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紅色,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覃(tán)(音談):延長。施(yì):蔓延。維:語助詞。萋萋:茂盛貌。中谷:谷中 ,凡是詩言“中”字在上者,皆語詞。
黃鳥:一說黃鹂,一說黃雀。于:曰;聿,作語;于飛,即正在飛。灌木:叢生的樹木。喈喈(jiē)(音接):鳥鳴聲。
莫莫:茂盛貌。
刈(yì)(音義):斬,割。濩(音獲):煮。絺(chī):細的葛纖維織的布。綌(xì):粗的葛纖維織的布。斁(yì):厭。
言:一說第一人稱,一說作語助。師氏:類似管家奴隸,一說專司教導之職的貴族女師。
薄:語助詞。污(音務):揉搓着洗。私:内衣。衣:上曰衣,下曰裳。浣:洗。
害(音何):通曷,盍,何,疑問詞。否:不。
注,《詩經》中言字有很多應讀為焉。言與焉古通用。《小雅·大東》:“睠言顧之。”《荀子·宥坐》引言作焉。
【賞析】
正如動物的雌雄有分工一樣(比如蜜蜂、螞蟻等等),男人和女人在生活中的角色也有分工。男子漢種田耕地打獵經商騎馬打槍,吃苦耐勞粗犷骠悍是男子漢的本色。女子采桑織布漿洗做飯哺育子女,靈巧細心溫柔賢慧周到體貼是女人的本色。這是自然法則。
過去數千年中,我們的祖先遵循自然法則生活,男耕女織、自給自足。這種生活,陶冶出的是自然平和恬淡悠然的心态,是知足常樂、樂天知命的滿足和幸福感。
紡紗織布,縫衣漿洗既是女子的職責,無可非議,也就懷着快樂的心情歌唱它。父母是親人中最可尊敬和想念的,因此思念父母、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更在情理之中,同樣也值得歌唱。樸實恬淡的生活,辛勤繁忙的勞作,深深眷念的親情,全都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如同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一樣。
倘若在現在,這樣的詩恐怕絕不會被看作藝術品,唱這歌的人恐怕絕不會被稱為詩人,樸實自然的生活恐怕會讓習慣了電燈電視洗衣機自來水出租車的都市人鄙棄。畢竟時代不同了嘛。
然而,雖然時代在不斷變遷,但由自然法則所決定的男、女角色的差别和分工,卻不應當由此被抹殺。但如果抹殺了男女的差别,肯定是違背自然法則的。古人說,天不變道亦不變。現代的女子不一定非要紡紗織布、縫衣漿洗,也不一定非要相夫教子、做飯持家,但如果非得抛棄靈巧細心溫柔賢惠周到體貼,變得象男子漢一樣粗犷骠悍,那這世界也将變得十分可怕。
【解讀】
男女有分工,這是自然法則。吃苦耐勞粗犷剽悍是男子漢的本色,靈巧細心溫柔賢慧周到體貼是女人的本色。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陶冶出的是自然平和恬淡悠然的心态,是知足常樂、樂天知命的滿足和幸福感。
父母是親人中最可尊敬和想念的,因此思念父母、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更在情理之中。樸實恬淡的生活,辛勤繁忙的勞作,深深眷念的親情,全都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如同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一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