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内蒙古人吃什麼品種的羊

内蒙古人吃什麼品種的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5:21:16

内蒙古人吃什麼品種的羊(宋代食羊那些事)1

曾經有一段時間,閱讀《水浒傳》弄不明白為何裡面的豪俠點餐的時候多是牛肉,但是牛是重要的生産資料,宋朝政府禁止宰殺耕牛,水泊梁山的好漢們反其道而行之,正是想突出好漢們與強權作鬥争的精神。《水浒傳》故事發生的年代正是宋徽宗執政時期,大約在崇甯年間(1102~1106),有個谏官叫範緻虛,他提了一條建議,說皇上生肖屬狗,人間不宜殺狗、吃狗肉,宋徽宗欣然接受,嚴令禁止屠狗,并規定全國一律不準吃狗肉。而那些賣狗肉的小商小販們出攤兒的時候,也總是在攤位上懸挂着羊頭來躲避官府的檢查,“挂羊頭賣狗肉”這句成語就是從那時候流傳下來的。宋代酒館賣的大多數都是牛肉,羊肉在山寨裡也多次出現,宋江行走江湖,好漢們都是拿羊肉來款待宋江,在當時可是最好的菜肴了。普通百姓很少能吃到羊肉,就算在一些餐館門口挂的有羊頭,依舊是買不到羊肉。

内蒙古人吃什麼品種的羊(宋代食羊那些事)2

宋人以食羊肉為美事

在宋代,羊肉是最貴重的食品,無論皇宮還是民間,無不把吃羊肉當作一件美事。《說文解字》中解釋“美”字說:美,甘也。從羊從大。據宋代《政和本草》載,食羊肉有補中益氣,安心止驚,開胃健力,壯陽益腎等良效。所以,皇室的肉食消費,幾乎全用羊肉,而從不用豬肉。

北宋建立不久,定都于杭州的吳越國王錢弘俶去東京城朝拜宋太祖趙匡胤,宋太祖命令禦廚烹制南方菜肴招待,禦廚倉促上陣,“取肥羊肉為醢”,一夕腌制而成,叫作“旋鲊”,深受宋太祖及客人歡迎。因此,宋代皇室大宴,“首薦是味,為本朝故事”。 這道菜肴嚴格說來,至多也隻是短期腌制品而已,不過,說明羊肉在宋代已經成為禦宴首選菜肴。

“旋鲊”這道菜具有汁濃不膩,鮮嫩味醇的特點。随着宋室南遷,“旋鲊”這味菜肴也傳入杭州,成為南宋宮廷宴席上不可缺少的名菜。嶽飛的孫子嶽珂在回憶參加南宋甯宗皇帝生日做壽的宴席說:“是歲,虜方拏兵北邊,賀使不至,百官皆賜廊食。餘待班南廊,日已升,見有老兵持二髹牌至,金書其上,曰:‘辄入禦廚,流三千裡。’既而太官供具畢集,無帟幕限隔,僅以鐐竈刀機自随,綿蕞檐下。侑食首以旋鲊,次暴脯,次羊肉,雖玉食亦然(參閱《桯史》卷八)。”

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也記載了淳熙年間(1174~1189)孝宗在集英殿宴請金國使節時,其中第九盞就是“旋鲊”。《武林舊事》卷九《高宗幸張府節次略》載,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十月,家住杭州清河坊的南宋名将張俊,在他的府第宴請宋高宗的筵席上,有“脯臘一行”十味,也有“旋鲊”一道。由此可見,這羊肉美食也僅僅是宋代社會的高層人士才可以享受。

其實,在宋代,宮廷食羊肉不但是習慣,而且還上升到作為宋朝“祖宗家法”之一的高度。《後山談叢》所言:“禦廚不登彘肉。”李焘記載輔臣呂大防為宋哲宗講述祖宗家法時說:“飲食不貴異品,禦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緻太平者。”《東軒筆錄》記載,宋仁宗特别“思食燒羊”,甚至達到一日不吃燒羊便睡不着覺的地步。

所以,為供應皇宮,東京城每年要從陝西等地運來數萬隻羊。宋仁宗時,皇室中食用量達到最高額,竟日宰羊280隻,一年即10萬餘隻,食用量之大是驚人的。

最美不過是“坑羊”

在宋代,民間也視羊肉為貴重食品,而且以羊肉為原料的菜肴也是豐富多彩。據《夢粱錄》載,北宋京都飲食店的羊肉菜肴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乳炊羊肫、炖羊、鬧廳羊、羊角、羊頭簽等,南宋臨安飲食店蒸軟羊、鼎煮羊、羊四軟、繡吹羊、羊蹄筍等。據統計,宋代以羊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菜肴不下40種。

宋孝宗曾為他的講讀老師胡铨在宮中擺過兩次小宴,第一次以“鼎煮羊羔”為首菜,第二次為“胡椒醋羊頭”與“坑羊炮飯”,孝宗一邊吃,一邊贊道:“坑羊甚美(參閱《經筵玉音答問》)。”坑羊就是用全羊入地爐燒烤而成。這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最早采用的一種制法。

坑羊的制法,宋代古書無記載,參照明代《宋氏養生部》所載“坑羊”的制法,就是掘地三尺深作井壁,用磚砌高成直竈,中間開一道門,上置鐵鍋一隻,中間放上鐵架,将宰殺、治淨的整隻小羊,用鹽塗遍全身,加地椒、花椒、蔥段、茴香腌漬後,用鐵鈎吊住背脊骨,倒挂在爐中,覆蓋大鍋,四周用泥塗封。下用柴火燒,至井壁及鐵鍋通紅,再用小火燒一二小時後,将爐門封塞,讓木柴餘火煨燒一夜即成。成菜滋味極鮮,香味濃郁。

蘇文竟然可以當肉吃

《老學庵筆記》上記載了當時的一則歌謠:“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意思是,你如果把蘇東坡的文章弄通了,就可以當官吃羊肉;否則,你隻能乖乖地喝剩菜湯去。這是一句反映宋代科舉制度的歌謠。自南宋以降,蘇轼、蘇轍的文章備受推崇,而“文選”遭到了冷落,所以這時傳唱的不是“文選爛,秀才半”了,而是“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指蘇氏文章背得是否熟就可決定這些士子将來的命運。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科舉制度已完全失去了它的現實意義。能否吃到羊肉,是宋朝人生活品質高低的一個标志。

蘇轼信劄還可以換羊肉呢!據說蘇轼在杭州任上,結交了一位名叫韓宗儒的朋友。兩人分手後互通書信。蘇轼寫給韓宗儒的信,字迹流利精美,稱得上是書法中的珍品。韓宗儒對蘇轼給他的書信十分珍視,從不輕易給人看。韓宗儒的老師名叫姚麟。這位姚老先生喜愛“蘇字”成癖,非常想得到蘇轼寫的字,所以千方百計四處搜求。當他得知自己的學生韓宗儒是蘇轼的朋友,他們之間常有書信往來時,便暗暗盤算,想從韓宗儒手裡弄到幾封蘇轼寫給他的書劄。用什麼辦法達到目的呢?姚麟想來想去,想到他這位學生有個毛病——嘴饞貪吃,特别愛吃羊肉。于是,他就一再向韓宗儒提出,要求相贈幾件蘇轼寫給他的書劄。在這同時,他主動地不斷給韓宗儒送去肥羊肉。起先,韓宗儒還不肯答應,可是,經不起老師的死賴活纏,加上羊肉實在味美,吃人的嘴軟,最後,師生二人達成交易:姚麟得到了蘇轼給韓宗儒的若幹書劄,韓宗儒則吃到了更多的肥羊肉。

宋代吃羊肉者多為“土豪”

宋代羊肉一般公務員是吃不起的,按照工資标準,衙門的三班每月薪水是七百錢,驿羊肉半斤。北宋祥符年間,有一個人在驿館的房間牆壁上題了一首詩:“三班奉職實堪悲,卑賤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錢何日富,半斤羊肉幾時肥?”朝廷聞之,謂如此何以責廉隅,遂議增俸。朝廷聽到這樣的說法,就回複說:如果不高薪養廉,照這樣怎麼能要求三班廉潔呢? 大宋帝國的高管想通過加薪叫小吏也能多吃到羊肉。宋代羊肉有多貴?咱先看一首詩吧,蘇州因為羊肉太貴,吳中地區一小吏詩曰:“平江九百一隻羊,俸薄如何敢買嘗?隻把魚蝦供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

如果拿今天的東西相比,就像手機市場上使用最高配的蘋果手機一樣,吃羊肉貌似會有一種優越感,就像今年吃大蒜的人都是土豪一樣。從宋代到今天,羊肉一直都很貴,想吃吃不起,宮廷或者高級幹部才可以吃到羊肉,如此看來,還不如我們現在市民滋潤,10塊20塊錢都可以到街上喝上一碗羊肉湯,還可以添些白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