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起源: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2、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别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别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緻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3、五月五,賀佳節,粽子飄香,日逢重五,節序天中。焚艾草飲雄黃,飛龍舟裹香粽. 三個字的:“粽”是情、慶端午、過端午、賽龍舟,憶屈原。 四個字的: 龍舟情系、粽葉裹你、香米迷你、粽葉香情、話說重五、日月佳節、端午由來、日逢重五、五月粽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