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胭脂”實際上是一種名叫“紅藍”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花開之後被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複杵槌,淘去黃汁後即成鮮豔的紅色顔料。婦人妝面的胭脂有兩種,一是以絲綿蘸紅藍花汁而成,名為“綿燕支”;另一種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這兩種胭脂都可經過陰幹處理,使用時隻要蘸少量清水即可塗抹。到了大約南北朝時期,人們在這種紅色顔料中又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潤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寫成“胭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