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手工編高粱篦子步驟

手工編高粱篦子步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6:08:05

手工編高粱篦子步驟?初冬時節,走進臨朐縣冶源鎮平安峪村的老劉家手工編織品加工廠,到處都是高粱稈加工的水餃箅子、箅子鐘表、蝈蝈籠等,很難想到這些花樣繁多且精緻無比的手工編織品出自一位手有殘疾的男青年之手兩年前,劉嶽清從父親手中接下制作手工箅子的技藝,不斷探索創新自己發家緻富的同時,劉嶽清還不忘扶持困難群體,免費為當地貧困群衆和殘疾人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讓他們也加入到箅子編織行列,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手工編高粱篦子步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手工編高粱篦子步驟(精緻手工箅子手殘青年編就)1

手工編高粱篦子步驟

初冬時節,走進臨朐縣冶源鎮平安峪村的老劉家手工編織品加工廠,到處都是高粱稈加工的水餃箅子、箅子鐘表、蝈蝈籠等,很難想到這些花樣繁多且精緻無比的手工編織品出自一位手有殘疾的男青年之手。兩年前,劉嶽清從父親手中接下制作手工箅子的技藝,不斷探索創新。自己發家緻富的同時,劉嶽清還不忘扶持困難群體,免費為當地貧困群衆和殘疾人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讓他們也加入到箅子編織行列,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收入。

祖輩經常制作高粱稈箅子,他想傳承這門技藝

入冬後,地裡的農活歇了,正是農村人一年中最為清閑的時節,可臨朐縣冶源鎮平安峪村老劉家手工編織品加工廠内卻是一派忙碌景象。12月2日,記者來到這裡看到,35歲的劉嶽清正在收拾蓋墊、箅子、八角箅等手工藝品,這些都是他的作品。

“我現在專門從事高粱稈的加工編織,所用材料皆出自村西山梁産的紅高粱。”劉嶽清一邊說着,一邊轉動手中的高粱稈。随着手指上下翻動,一個水餃箅子很快就成型了。

别看他現在動作如此熟練,兩年前開始學習編織時也付出了不少汗水,而且他右手殘疾,力道也難以把握。

劉嶽清于1999年外出打工,2006年在機械廠車間進行沖壓操作時,不慎右手受傷,後經鑒定構成二級殘疾,喪失勞動能力。劉嶽清說,他一度接受不了現實,但當時自己才22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必須鼓起勇氣堅持下去。出院後,他就開始了三年的恢複鍛煉,硬是把不能攥緊的雙手攥緊了,并走出家門趕集擺攤賣服裝,不屈的性格給了他堅強的生活信心。後來,劉嶽清又到一家硬質合金廠工作,一幹就是7年。他白天上班,晚上賣玩具、手工藝品,為自己的家庭挑起一副重擔。

劉嶽清的祖輩從事廚師行業,經常制作高粱稈箅子,箅子工藝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劉嶽清的父親從祖輩手中接下了制作手工箅子的技藝,自家種的高粱稈在他的一雙巧手中變換成不同的生活用品,既可以留着自家用,也能送給親朋好友,還能賣錢補貼家用。

父親日漸上了年紀,眼神和力氣大不如前,這門手藝面臨失傳。劉嶽清說,以前父親在家裡進行手工編織,他從小受熏陶,對手工箅子制作也産生了濃厚興趣。看到父親的失落,他有個心願,就是把箅子制作的技藝傳承下去,為老家人留下一份“鄉愁”記憶。随着時間推移,劉嶽清的這個心願越發強烈。

成立加工廠進行創新,已有十大類産品

2017年,劉嶽清果斷辭去合金廠的工作,回老家跟着父親學習這門傳統手工藝,并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創新改進。

“選材上要用靠近高粱果實、粗細均勻、顔色一緻的上等高粱稈為原材料,用無味環保、不變形、輕便的梧桐木作箅梁子,高粱稈挑、選、擦、切、編、修、打磨等步驟缺一不可……”劉嶽清邊演示邊介紹,箅子制作看起來簡單,但是每道工藝都要精益求精,如果細節處理不好直接影響美觀。

由于手部殘疾,很多細緻的活兒受到影響,比如在擺件上縫字樣時需要針穿過高粱稈,劉嶽清往往掌握不好力度,導緻制作的箅子不美觀也不結實。他一日日重複練習,手上磨起水泡,技藝越來越精湛,工藝複雜的元寶箅子一天能做五六個。2018年,劉嶽清創建老劉家手工編織品加工廠,專門從事傳統手工制品加工。當年7月,手工箅子成功申請臨朐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想讓老手藝重新煥發光彩,劉嶽清深知除了技術外,更需要一份匠心精神和獨特創意。“現在人們的審美觀點在不斷變化,傳統手工箅子制作也得跟上潮流,加入更多時尚元素,讓傳統非遺手藝适應新的市場需要,這樣才能更具競争力。”劉嶽清說。

目前,老劉家手工編織品加工廠主要從事高粱稈的加工編織,産品有水餃箅子、元寶箅子、箅子鐘表、蝈蝈籠等10大類幾十個型号。産品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遠銷多個地區,市場前景廣闊。

作為傳承者,劉嶽清帶着他的手工箅子參加了2018年在北京恭王府舉行的文化展,《高粱稈手工箅子工藝品系列》作品在中國·濰坊2018傳統工藝創意設計大賽榮獲最佳創意獎,讓老劉家手工産品首次登上國家級舞台。今年6月,劉嶽清又在臨朐縣助推鄉村振興職業農民創業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搭上“電商”快車,打響特色農産品品牌

自己發家緻富的同時,劉嶽清還不忘扶持困難群體,通過放手工活方式進行分散加工、分工序加工,免費為當地貧困群衆和殘疾人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讓他們也加入到箅子編織行列,帶動更多人脫貧緻富。如今,劉嶽清已帶動殘疾人和留守婦女十餘人就業,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收入。

“我們現在每天都來小劉這幹,一天計件能掙100元呢!”平安峪村留守婦女馮芳芳說,她現在在劉嶽清的加工廠打工,既不耽誤掙錢,又不耽擱接送孩子,非常滿足。

傳承技藝,劉嶽清還搭上了“電商”快車,積極探索“非遺 電商”平台,建立平安峪電商中心,還利用“非遺 展會”“非遺 景區”等營銷模式,抖音、快手、火山等賬号獲贊無數。他還通過參加魯台會文化展、農商聯扶貧展等10多個展銷會,讓手工箅子技藝産品聲名遠播,打響了平安峪箅子系列和箅子鐘表等特色農産品品牌。

“随着生活質量的提高,箅子推廣市場巨大,現在供不應求。而手工箅子的原材料高粱稈經過加工制作變成一件件箅子工藝品,提高了高粱稈的價值。”劉嶽清說,下步他想借此機會也推廣山區高粱種植,和種植戶簽訂高粱稈收購合同,幫助更多種植戶增加收入。本報記者 周曉晴 通訊員 劉明志 劉瑞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