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引領社會治理?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李坤晟、商意盈)12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最美家風 ”,加出社會治理新風貌——浙江南浔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揚新家風,推動鄉風企風校風政風建設》的報道,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家風家訓引領社會治理?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李坤晟、商意盈)12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最美家風 ”,加出社會治理新風貌——浙江南浔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揚新家風,推動鄉風企風校風政風建設》的報道。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從2017年開始,浙江湖州市南浔區在全區廣泛開展“最美家風 ”建設活動,通過立家規、傳家訓、揚家風,推動鄉風、企風、校風、政風建設。三年來,家風孝善好家庭、政風清德好班子、企風誠信好公司、校風淳厚好學堂、鄉風和諧好村莊已成南浔品牌。
(小标題)把家風曬出來
“戶名:劉水金。家風家訓:勤學苦練,持之以恒。”
“戶名:陳安财。家風家訓: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
黛牆青瓦,小橋流水人家。太湖南畔陳塔村,家家戶戶門前都挂着家風、家訓的銘牌。
“這家三代都出教師。他們的家訓是‘學高為師’。”站在村民陳安财家門前,村黨總支書記楊根明向記者介紹。
67歲的息塘村村民何如榮的家風家訓是“上要尊老,下要愛幼”。何家堂屋的一面牆上,除了家風家訓的剪貼畫,還有7張生活照片。照片中一家六口其樂融融。
在南浔區的各個鄉鎮,家風文化長廊、家風館、家風主題公園與家家戶戶門前曬出來的家風家訓相映成趣。
“天下沈氏出吳興,吳興沈氏旺竹墩。”在菱湖鎮竹墩村的鄉賢文化館内,沈葆桢的“義”、沈倫的“廉”、沈尹默的“節”……當地古代鄉賢名人的家風故事按照“忠、孝、悌、善、德、信、勤、儉”等分類提煉。
在雙林鎮向陽村的檔案室裡,435戶家庭檔案全都存錄了家風家訓。向陽村黨總支書記楊祥春希望100年後,子孫後代都能銘記祖輩的家風家訓。
不隻是鄉村,在城鎮社區,曬家風家訓也成為風尚。
“我們每月有‘至美學生’評比,同學們上台講自己的家風家訓。”南浔實驗小學508班班主任金風說。
“學校開設了家風課,同學們寫家風、曬家風,家風欄每月更新一次。”“中國好人”、善琏鎮花林小學黨支部書記錢小英說。
“家風家訓代代傳,家庭美德人人揚”,自2017年以來,南浔區以“尋找家風孝善好家庭”為重點,開展了家風家訓征集、最美系列尋找、“五美庭院”建設等系列活動。全區湧現全國最美家庭、浙江省最美家庭、省級書香家庭等各級各類示範家庭近兩百個。
(小标題)家風好,民心順
“如果不是村裡搞家風評比,我都不知道家裡沒全家福。”指着牆上那張三世同堂的大照片,何如榮感慨。
“有的村民文化水平不高,村委會根據每家每戶的特點幫他們總結家風家訓。”陳塔村黨總支書記楊根明說。
南浔“最美家風 ”建設,既是當地黨委政府創新社會治理的抓手,也為百姓帶來了“獲得感”。
息塘村村民何月龍愛好空間設計。從部隊轉業的他發現,這兩年息塘村裡打麻将的人少了很多。
前年,善琏鎮港南村村民俞丹萍家裡養的5隻雞“不翼而飛”。“現在風氣好了,養雞也放心了。”俞丹萍說。
何月龍坦言:“把家風貼出來,有鞭策督促作用。”
75歲的善琏鎮窯裡村村民邱小毛觀點相似:“村裡人走來走去都看得見,貼在門上有約束。”
在南浔鎮增山社區,529戶人家,每戶都曬出家風家訓,22個樓道被重點美化。記者走進樓道,清楚看見每個門牌号對應的家風家訓。
“曬家風,有監督作用。老小區沒有物業保安,但車也不亂停。”居民沈水林說。
正跟他聊天的居民王新榮接茬道:“環境好了,習慣也好了。以前在小區綠地上種菜的都有。”
沈水林和王新榮坐的石凳上,有一層用膠帶固定的海綿。社區書記錢國英說,小區裡有熱心人擔心冬天小區的石凳老人坐着太涼,便主動給石凳加了“冬衣”。
當地作家朱惠新常去中小學開家風主題講座。他對記者說:“剛開始有人不以為然,但大家慢慢意識到家風是個好東西,就支持了。”
南浔人欣喜身邊的變化,也在各自的生活中認識到家風的意義。
“子孝父嚴、母慈媳敬、兄友弟恭、家道始興”,在向陽村,從河南信陽遠嫁而來的張夢感慨夫家的好家風。作為孫媳婦,張夢和家人一起悉心照顧兩次中風的爺爺。
在曬出家風家訓的門前,她抱着一歲的孩子對記者說:“鄰裡之間相處得好,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對我們小的也好。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耳濡目染,我們應該把孝道傳遞下去。”
對蘇迅電梯董事總經理倪士金來說,家風家訓事關企業發展。“永續經營需要共同信仰和價值觀,勁往一處使。摸索适合自家實際的家訓,對于打造百年企業來說,是戰略之舉。”倪士金說。
更重要的是下一代。“做家長的都願意自己孩子跟家風好的孩子玩。”錢小英這句話,說出了家風建設何以在南浔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小标題)為什麼是南浔
淩晨4點,天還沒亮,75歲的潘平福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不一會兒,荻港村有名的“一元茶館”就坐滿了人。
1966年,潘平福盤下百年曆史的聚華園茶館。53年來,從當初的幾分錢,到如今的一杯茶一元錢,他堅持不賣高價、不關門,低價供應茶水。
破舊簡陋的老茶館中,有張老式理發椅。潘平福用從父親那裡學的理發手藝補貼茶館運營。父親不僅教會潘平福手藝,還教會他做人。“父親告訴我誠信經營,老實做人。這是我的家風。”潘平福說。
“一元茶館”在當地被看作是傳統家風文化熏染的産物。“南浔家風文化興盛有特殊的曆史原因。”南浔文化研究者陸士虎說。
明清時期,南浔以盛産輯裡蠶絲聞名于世,商業昌盛。南浔是我國絲綢工業的發源地、民族工業萌芽最早的地區之一,曾湧現了“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近百家絲商巨富。
為了财富傳承,這些鴻商富賈非常重視家風,從商向善的家風文化在南浔興盛。
南浔古鎮東大街38号的金氏承德堂,已被辟為南浔家風傳承館。在這裡,記者看到張家“世德作求”、顧家“得諸社會,還諸社會”、劉家“樂善好施”、龐家“講信修睦”……
更重要的是,當時,南浔富商中的有識之士将部分财力、精力用于文化教育事業,出現了以商養文、以商助教的現象,形成了經濟、文化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惠及南浔百姓。
2018年6月,南浔“四象”之首劉家的後人劉世颎率領子孫回鄉尋根祭祖。在家廟前的廣場上,劉世颎告訴子孫們一個故事:老祖宗劉镛喜得孫子後,有人建議擺宴席慶祝。但是劉镛認為“擺宴席不如把錢花在造橋鋪路之上”。
1939年,南浔“四象”之一顧福昌的後人顧乾麟秉其父“得諸社會,還諸社會”遺訓,在上海創辦“叔蘋獎學金”,并逐步擴展到北京、湖州等地,一直延續至今,累計獎勵學生近萬人。
“南浔古鎮古村保護得比較好,傳統的家風文化也傳承得好。”陸士虎正在撰寫《南風浔韻——門樓裡的家風》。
(小标題)新時代揚新家風
“爺爺寫了一面牆。有‘一寸光陰一寸金’,有‘尊老愛幼’……”南浔實驗小學4年級學生沈欣妍家裡有12條家訓。
與當年家風家訓更多出于鴻商巨賈之家不同,今天的“最美家風 ”建設飛入尋常百姓家,與時俱進,煥發出勃勃生機。
“有的家風注重教育,有的家風注重仁義,有的家風注重誠信,有的家風注重孝悌……凡此種種,不脫離南浔人‘崇商重教、信義向善、開放包容、敢闖進取’的精神品格。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一緻。家風建設,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陸士虎說。
“我爸是做家電生意的。我的家風家訓就是‘誠信經營’。我爸賒賬不會超過一個月,我借了同學東西也會盡快還。”湖州師範學院南浔附屬小學5年級學生林子軒說。
“我媽媽是公益志願者,常去敬老院給老人包餃子。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是‘崇禮向善,守正不阿’。我現在也幫媽媽做公益,還是學校垃圾分類宣講團的成員。”南浔實驗附小5年級學生朱金仝說。
在善琏鎮窯裡村,75歲的退休教師邱小毛德高望重。他家牆上有一張表,上面是全村44位70歲以上老人的名單、生日,以及他們子女的聯系方式。每到老人生日前夕,邱小毛都會打電話“提醒”在外務工年輕人,記得至少給自家老人送上一個問候。
在倪士金看來,“企業當然要盈利,但君子愛财取之有道,堅持誠和信,才能造福社會。”
“我們面對群衆的時候,要始終牢記服務宗旨,講求善意傳達,特别是作為執法部門,更要注重執法合法、合情、合理,學會換個角度去考慮監管對象。”南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穆紅衛告訴記者,他的家風是“與人行善、于己為善”。
南浔區委宣傳部長楊長海介紹,“最美家風 ”活動設置了“最美家風帶鄉風,弘揚社會公德”“尋找最美家風,弘揚家庭美德”“最美家風領企風,弘揚職業道德”“最美家風揚校風,弘揚個人品德”和“最美家風促政風,弘揚從政清德”五大主題活動,基本覆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