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是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5月25日至29日,2022年度新京智庫春季峰會舉行。在“鄉村之策”分論壇上,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就“振興·共富·向新”主題展開了讨論。
高質量打赢脫貧攻堅戰,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近年來,貴州省黔西南州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以“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為行動指南,不斷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讓來之不易的成果更加穩固,讓成效更加可持續。
統籌推進 挂牌全國首家鄉村振興指揮部
2020年12月28日,黔西南州在全國首家挂牌成立鄉村振興指揮部,州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州鄉村振興指揮部、州東西部協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州鄉村振興局“四辦合一”,進一步優化州委鄉村振興領導小組會議、指揮長會議、辦公室聯席會議制度,持續強化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全面統籌。
同時,黔西南州先後出台了《關于分類分級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建設方案》《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五年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系統全面的安排部署。
圍繞“四個不摘”,由州、縣、鄉、村各級黨組織書記“挂帥”,持續推進和完善駐村幫扶長效機制。全州794個“五類村”共選派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794名、駐村幹部1910名,并堅持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任務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機制,全力推動各級力量向鄉村振興一線聚合。
冊亨安置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高洛 。王國義 攝
持續鞏固“3 1”保障成果。截至2021年底,黔西南州7.98萬套搬遷安置房全部辦理不動産權證,并為新市民購買安居險;新市民适齡子女應助盡助、應讀盡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醫療保障制度全面執行。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新市民計劃”。制定地方标準36項,采納引用各類标準近500項,在全國首個以标準化試點發布市(州)級易地搬遷基本公共服務标準體系,被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列為2020年标準化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探索建立“基層主動發現、部門聯動預警、提前幹預救助、分層分類幫扶、集中研判銷号、定期跟蹤回訪”的防返貧緻貧動态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橫到邊、縱到底,早發現、早幹預、早幫扶,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堅決不讓一人一戶返貧緻貧。
完善“四險一金”制度。通過興農險、新市民就業險、新市民安居險、鞏固脫貧成色險,農民扶助金,為群衆織牢産業“保底網”、就業“保障網”、事故“補損網”、阻貧“防護網”和脫貧“兜底網”。結合工作實際,2021年相繼出台相關方案及實施細則,使脫貧基礎更穩固、成效更持續、群衆更滿意。
冊亨縣大力實施“錦繡計劃”,引導婦女發揚工匠精神,将指尖技藝轉變為指尖經濟,過上“背着娃,繡着花,養活自己養活家”的幸福生活。葉方傑、田德勝 攝
“這些好政策真是給我們的生活上了‘保險’。”提起“鞏固脫貧成色險”,安龍縣“五福小鎮”60歲老人賀登菊笑臉盈盈。她家屬于脫貧不穩定對象,丈夫患腦溢血住院,治療花費3萬餘元,縣鄉村振興局、太平洋保險公司依據“鞏固脫貧成色險”,為她家賠付了1.7萬元,第一時間化解其因病返貧的風險。
立足山地特色 讓十大産業“披綠生金”
在望谟縣蟠桃街道速造鞋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們在轟鳴的機器間排列整齊,分工協作,趕制訂單。“來這裡上班,一個月能拿4000至5000元工資,還能照顧家裡。”當地村民楊煥對這份工作十分滿意。
速造鞋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勞動密集型企業,産品遠銷海外。該公司入駐後,開啟“産業 就業”雙驅模式,有效促進當地群衆就業增收,為望谟縣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加碼”。
興建于冊亨縣高洛居住區内的企業——山水禾鞋業廠生産車間。王國義 攝
與此同時,近年來,黔西南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探索符合實際、彰顯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加快構建山地經濟産業體系。強化利益聯結,創新聯農帶農激勵機制,積極推進農業科技服務、農機服務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參與農業生産,不斷擴大基地規模,推動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逐步延長産業鍊。
在安龍縣春潭街道貴州大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工廠,工人在分揀鹿茸菇。 劉朝富 攝
冊亨林下菌藥——黑木耳種植基地。王國義 攝
望谟光秀公司闆栗包裝車間。岑志福 攝
貞豐縣小屯鎮茶園裡,茶農們正忙着采摘春茶。邢貴龍 攝
茶葉、食用菌、蔬菜、薏仁米、中藥材等十大特色優勢産業“披綠生金”,建成14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建成精品水果、特色糧食、茶葉油茶、中藥材、蔬菜“五個百萬畝”工程,培育龍頭企業450餘家,成功申報普安紅、貞豐火龍果等20餘個國家農産品地理标志,普安成為“貴州綠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興仁成為國家級出口薏仁米質量安全示範區,實現品牌效應大提升。
晴隆阿妹戚托小鎮一家車企生産車間。劉朝富 攝
在抓産業促就業方面,黔西南州不斷深化“兩業”全覆蓋。州、縣兩級圍繞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研究出台相關文件,為産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堅持“外輸内拓”兩手抓,與東部3省9市簽訂《留崗穩崗協議》,全力做好穩崗就業,對有勞動力脫貧戶、易地扶貧搬遷戶、邊緣戶“零就業”家庭及時監測預警和提供服務,強化相關政策兌現落實,扶持群衆就業創業。全州脫貧勞動力均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和“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目标。
據統計,2021年全州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1066元,同比增長12.53%;脫貧人口收入中生産經營性收入比重同比高于上年。
深化協作 擴大“朋友圈”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3月25日,廣東省惠州市舉辦“春風行動·東西部協作促就業”大型雲聘會,為貞豐縣群衆與惠陽企業牽線搭橋,實現用工與就業雙向精準對接。
同一天,惠州市龍門縣“貴州·黔西南農特産惠州幫扶館”揭牌成立。龍門縣禾嘉供應鍊管理有限公司還與普安縣簽訂了價值500萬元的産品購銷框架協議,助力黔西南州茶葉、食用菌、牛肉等優質農特系列産品直達粵港澳市場。
在普安縣茶源街道聯盟村茶神谷,主播們正在直播帶貨普安紅。劉朝富 攝
近年來,黔西南州持續深化東西部協作,主動抓好與廣東省惠州市協作,簽訂協作協議,強化結對幫扶,形成“常走動、多溝通、快落實”協作機制。在兩地交流部署、勞務協作、産業協作、消費協作、人才交流、振興示範、社會協作等方面精準制定接續措施,着力推動協作升級。
目前,已規劃打造7個縣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和1個黔惠共建州級工業産業園區,入園企業33家,到位投資11.3億元;成立粵黔東西部協作黔西南州農特産品交易市場,激活兩地農産品市場流通渠道。在惠州市建設農特産品直銷點40餘家,銷售農特産品12億餘元。去年11月,興義—惠州航線通航,更架起了黔西南州與惠州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交流合作的空中橋梁。
冊亨縣粵港澳大灣區蔬菜基地種植忙。葉方傑、彭麗 攝
黔西南州還持續加強與浙江省甯波市的密切溝通。由黔西南州黨政主要領導帶隊,到甯波市交流調研,雙方簽訂了《甯波市人民政府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戰略合作協議書》,進一步優化協作幫扶方式,拓展産業、勞務和消費等領域的協作,确保已建成的産業園區、扶貧車間等幫扶項目持續發揮作用。
此外,定點幫扶也上了新台階。中央統戰部、公安部、民進中央、中國黃金集團和中國聯通集團5家中央單位,共選派25名幹部到黔西南州挂職交流,投入幫扶資金2.79億元,協調社會捐贈3932.1萬元,實施幫扶項目173個,消費幫扶5.81億元。
站在新的起點,黔西南州将深入學習貫徹新國發2号文件精神,按照貴州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積極落實“兩大一高”主基調和“五個主戰略”“十條主路徑”,埋頭苦幹、勇毅前行,奮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不懈奮鬥。
文/陳茜茜
編輯 揭明玥
校對 付春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