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思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出自《論語·衛靈公》。
2、成語典故:“仁”,可以說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孔子:“究竟何謂‘仁’?”
3、孔子回答說:“做到恭、寬、信、敏、惠五點即可。”
4、子張又問:“怎樣做到恭、寬、信、敏、惠呢?”
5、孔子解釋說:“沒有放肆的心叫恭;心地不狹窄叫寬;沒有欺詐的心叫信;沒有怠情的心叫敏;沒有苛刻的心叫惠。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就不能稱之為人了。如果一個人承擔了‘仁’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地去做,不可有半點的謙讓之心。即使老師在面前,也不必同他謙讓(當仁,不讓于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