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我們需要避免讓孩子面對挫折嗎?其實不是的。
關于挫折,我為自己總結為這三點: 自然地發生,鼓勵式的陪伴,自由地把控。
挫折如同空氣一樣的存在,要允許挫折自然地發生,但不用刻意設置。
我記得我家小朋友剛出生後奶水不夠,曾經餓得哇哇大哭;開始學走路了,有一次腦門磕到了桌角,立馬鼓了一個大包;再大一點,上了幼兒園,在遊樂場,老師讓每個孩子走平衡木,我家的走了兩步就被吓得哇哇大哭。
再比如這次疫情,孩子懂了什麼是病毒,什麼是封控,什麼是食物短缺,為什麼一塊餅幹要掰成兩半和弟弟分着吃。
在孩子的一路成長中,挫折已經無所不在,如影随形了。真不需要我們費心人為得去創造挫折教育。
而且,孩子觸覺是敏感的,思維是單線運作的。在面對人為挫折的時候,多半不能感受到大人的“良苦用心”,反而因為大人的“翻臉”和“對立”而失去安全感。
鼓勵式的陪伴是指一方面不為孩子代勞,另一方面在感情上認同孩子的情緒,以鼓勵的方式疏導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大人的情感上的支持和方法上的指導很重要,這能幫助孩子看到“隧道盡頭的光”。
逆商理論的奠基人保羅。史托茲在《逆商》一書中提到, 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他如何看到逆境的影響。如果他認為逆境是持久的,内在的,更有可能在遇到困難時難以掙脫,相反,如果認為逆境是外在的,短暫的,那麼人就會表現的樂觀和積極。
而大人的陪伴起到的就是這樣的作用,點亮孩子心底的“光”,教會孩子用成長思維看到逆境的内核是外在的和和短暫的,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專注地應對逆境中的挫折。
再回到一開始我提到的熊娃讓我很抓狂的兩件事,上網課遲到早退和一做數學題就崩潰。
說實話,孩子的表現我的确很生氣,但等雙方都冷靜下來,我還是找個機會和她好好聊了聊。
聊完了才懂了,孩子不喜歡上數學課,是因為老師老拖堂,讓她有點反感,所以采取了遲到早退的方式默默地抗議。
她自認為自己是數學渣,做作業時看到不會的數學題就強化了她的這個觀點,所以自我感覺特别差。
我聽完她的述說,表示感同深受,并告訴她同樣的問題我也曾經遇到過。
關于拖堂,我說小時候的我最不喜歡老師總拖堂,但是卻沒有她這樣反抗的勇氣,所以誇她比我有主見。
關于數學渣,我告訴她媽媽小時候就是數學渣本渣,但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我中學的時候,自覺數學太差,曾經讓在北京上大學的哥哥給我買過相關的輔導書,還用大把零食賄賂過同年級的“數學大神”給我補過課。
認同了孩子的情緒,用自己的經曆現身說法,和她一起做理性判斷,但最後還是要把解決問題的把控權交給孩子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