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它的起源于中國河南,豫劇是通過河南梆子不斷的繼承、改革和創新的。豫劇的流傳較廣,因各地的語音不同,各地人民将各地的語音特色夾雜在豫劇中,形成了不一樣的豫劇文化。想更了解河南豫劇嗎?下面的河南文化為你帶來更多内容。
豫劇起源于明朝中後期,是在中原地區(河南)盛行的時尚小令(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藝術後發展而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資料證實,特别是相關人員在編修《中國戲曲志河南卷》的過程中,各方面的專家進行廣泛調查和論證,得出豫劇最早的誕生地是在古都開封和周邊各縣的結論。宋代志書《東京夢華錄》明确記載,北宋東京開封當時有桑家瓦子、北瓦、次裡瓦等,勾欄瓦舍遍布全城,一個勾欄棚可容數千觀衆之多。當時在開封已經演出了大型雜劇《目連救母》。
清朝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戲。據當時的碑文資料記載内容,明皇宮是當年演劇各班祈禱宴會之所,代遠年湮,亦不知創自何時。據清李綠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書的《岐路燈》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杞縣志》記載,當時梆子戲已在開封、杞縣一帶盛行,并曾與羅戲、卷戲合班演出,稱為“梆羅卷”。
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河堤決口,廟宇沖塌,瓦片無存”,可見在道光之前,梆子戲就已在河南存在。豫劇形成以後,由于語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靠山簧;豫東南沙河流域流傳的唱法稱“沙河調”,又稱本地梆。
據20世紀的一些老藝人回憶,他們在1912年前後學藝時,曾聽師傅說起河南的“内十處”,即祥符(今開封)、杞縣、陳留(今開封)、尉氏、中牟、通許、儀封、蘭封(今并入蘭考)、封丘、陽武(今并入原陽)和“外八處”即淮陽、西華、商水、項城、沈丘、太康、扶溝、鹿邑。據藝人相傳,河南梆子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徐門兩家,蔣門在在開封南面的朱仙鎮,徐門在開封東面的清河集,都曾辦過科班。而開封的老三班,即義成班、公議班和公興班,傳說都曆經明、清兩代。
民國五年(1916年2月15日)的《河聲日報》載:“省内義成班,原為開封縣署民壯總役于建清所組建,曆年以來一般梨園子弟在各處演唱,頗享盛名。”清末民初曾不斷到開封演出的天興班,原是封丘辦的科班,曆史比較悠久,不少豫劇名演員出自該班。知名演員有李劍雲、閻彩雲,其他主要演員有時登科、張治林、聶二妮、孔憲玉、李玉仙、張廷華、李法魁等。
豫劇因各地語音差異,在音樂上形成帶有區域特色的藝術流派。清末民初,洛陽等地的豫劇多用下五音,而開封等地的豫劇多用上五音,形成鮮明對比。為了區别,豫劇藝人将洛陽等地的唱腔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稱開封各地的唱腔為豫東調(又稱祥符調)。新中國成立後,豫劇專家又把豫東調細分為祥符調、豫東調、沙河調。
這一劃分得到廣泛認同,即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流行于豫東南沙河一帶的沙河調,又叫“本地梆”。其中祥符調、沙河調、豫東調多用上五音,豫西調多用下五音;如今祥符調和沙河調都已經沒落,豫東調與豫西調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在豫劇繁盛時期,從事豫劇專業的演員,不僅有漢族,還有回族、滿族、朝鮮族、蒙古族、高山族、猶太人等少數族裔。
豫劇根植中原、昂奮勃發的宏大氣魄,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應,高亢激越、簡潔明快的唱腔曲調,古今兼具、老少鹹宜的表演風格,幽默诙諧、樂觀向上的語言情趣,不難不澀、南北易懂的中州韻音,質樸無華、寬厚浩然的文化風貌,反映現實、貼近生活、有血有肉的大衆格局等。豫劇藝術古今兼納、剛柔相濟、豁達寬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劇唱腔铿锵有力,大氣磅礴、抑揚有度、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劇行腔酣暢、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于表達人物内心情感。
再者,豫劇節奏鮮明強烈、矛盾沖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再加上曲調诙諧歡快,使得豫劇不僅适合演出輕松的喜劇,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場面戲,豫西調委婉動聽,唱腔悲涼故很适合演悲劇。豫劇在關鍵劇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闆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挑戰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觀衆聽清。早期的豫劇演員在一起合作演戲過程中,随着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被賦予一個雅号,如祥符五朵雲、杞縣三亭、豫東五杆旗等清末民初組合,而更早期的演員組合已無從查證。
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起,中國戲曲界吹起流派風,以表演者姓名當作流派的标記,象徵着個人表演風格成為傳統戲曲界的楷模。劇評家、表演家、劇作家、戲迷們都開始以派别來品論表演者的藝術風範,“流派”便成為一種習慣用語,影響所及,豫劇也出現了流派的說法,經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和生行唐喜成為首的唐派淨行李斯忠為首的李派等。流派的出現對豫劇有正面意義,其表演特色是豫劇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