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雜技之鄉吳橋:每逢佳節耍雜技

雜技之鄉吳橋:每逢佳節耍雜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8:34:26

  雜技可是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都很喜歡湊熱鬧去看的。隻要是雜技表演相信放到哪裡都不會冷了場,雜技本身一門藝術,而且又刺激。在滄州文化中,有一個雜技之鄉吳橋,每逢過節時這裡就會開始耍雜技,是不是很好玩呢?快來了解看看。

  中國的雜技藝術曆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珍貴的優秀文化遺産。中國的雜技之鄉有多個,像山東的聊城、江蘇的鹽城、河南的周口、濮陽、湖北的天門、安徽的廣德、天津的武清、河北的滄州吳橋、肅甯、霸州等。但是,就曆史悠久、群衆基礎雄厚和在海内外的影響而言,最着名的要數滄州吳橋了。據滄州吳橋縣志記載,在滄州吳橋,每逢佳節“掌燈三日,放煙火,演雜技,士女喧阗,官不禁夜”。

  河北省吳橋縣一向有“雜技之鄉”的稱譽。吳橋縣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雜技第一縣候選世界紀錄,創下新的世界之最。當地人們把雜技叫作“耍玩意兒”,民間流傳有:“上至九十九,下至才會走,吳橋耍玩意兒,人人有一手。”可見,雜技在吳橋縣是十分廣泛和普及的。

  吳橋的雜技藝術有很久遠的曆史,1958年,滄州吳橋縣小馬廠村出土的距今約1500年前南北朝東魏時期的古墓壁畫上,就描繪着倒立、肚頂、轉碟、馬術等雜技表演形象。但是,滄州吳橋雜技在全國享有盛譽則在元朝以後。在這之前,河南的雜技比較有影響,元朝建立後,首都由河南開封遷至北京,河北滄州吳橋雜技開始繁榮起來,影響越來越大,延續至今,已成為國内外公認的着名“雜技之鄉”。

  現在,在吳橋縣境内,無論是村莊農舍,還是田間地頭,或是街頭院落,到處可以看到演練雜技的動人場面。勞動工具或生活用具,都可以當作演練雜技的道具。有些雜技世家,從一兩歲1000多人。平時有一兩手雜技本領的人不計其數。

  多年來,這個馳名中外的雜技馬戲之鄉,培養出了一大批技藝精湛的專業演員。北京、沈陽、天津、哈爾濱、重慶、昆明、太原、廣州、西安、武漢等全國50多個雜技馬戲藝術團體中,有許多演員來自吳橋。其中,有不少人已成為在國内外享有盛名的雜技表演藝術家。

  如中國雜技協會副會長、被譽為“雜技藝術之花”的武漢雜技團團長夏菊花,她的家鄉就是吳橋。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雜技團的王喜福,他主演的“空中吊子”、“晃闆”、“椅子頂”等節目,得到國内外觀衆的好評,并錄制成影片播放。

  着名雜技表演藝術家邊雲明,1956年随中國雜技藝術團到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訪問演出時,他主演的“蹦床飛人”、“杠杆定車”等,為祖國赢得了榮譽。1981年,河北省雜技團到墨西哥等4國演出,主要演員大多數來自吳橋。他們的精彩表演受到國外朋友的贊揚。

  擴大一點說,和吳橋毗鄰的天津、唐山、聊城等地,都可以稱之為雜技之區。聊城雜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曹植。這位建安才子善于“跳丸擊劍”,并酷愛“鬥雞”、“跑馬”。從那時起,聊城的雜技傳統一直延續下來。新中國建立後,以聊城藝人為主建立的雜技團就有貴州雜技團、雲南雜技團、山西長治雜技團和山東雜技團、德州地區雜技團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