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古道古往今來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梅嶺南北自古以來就是個古戰場,許多曆史上的英雄豪傑在這裡都有留下過戰績。
每到梅花開放的季節,來賞梅的遊客就絡繹不絕,來領略那缥缈浮動的暗香,正是一種高雅的遊樂。梅關古道也留下了許多名人詩句。“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紅雨熟紅梅”寫的正是在梅關古道。
本期的廣東文化帶你了解南雄梅關古道在哪裡,梅關古道的曆史故事。
梅關古道位于江西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梅嶺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梅嶺的另一說法是梅樹衆多,故稱“梅嶺”。
梅嶺古道是全國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古道約6尺寬,路面整齊地鋪着鵝孵石,道旁是繁茂的灌木叢,兩側山崖樹木蔥茏,層巒疊翠。
梅關古道位于距南雄市約30公裡梅嶺頂部。梅關古道為五嶺(大庚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越城嶺)之一大庚嶺東段,大庚嶺橫亘廣東、江西兩省之間,全長200多公裡。梅嶺海撥隻有400多米,但它處于大庚嶺之咽喉,地勢險要。在秦朝以前,五嶺之南屬南蠻之地,被古王朝列為疆域之外,那時的嶺南車馬不通,人煙稀少。
梅關古道位于廣東省南雄市約30公裡梅嶺頂部,梅嶺相傳是根據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的。
戰國時期,中原戰亂不堪,大批越人遷往嶺南,其中一支以梅絹為首的越人,翻山越嶺來到大庾嶺上,被嶺南風光吸引,在梅嶺一帶安營紮寨,他們發揚了越人勇敢頑強、刻苦堅韌的民族傳統,艱苦創業,使這帶迅速興盛起來。因為梅絹是首率隊的拓荒者,後來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項王封為十萬戶侯,因此人們就把這一帶稱之為梅嶺。梅嶺在嶺南經濟文化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梅嶺自越人開發後,成了中原漢人南遷的落腳點,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嶺生根開花,并向嶺南傳播開去。
梅嶺是古戰場,也是革命戰争年代紅軍多次戰鬥過的地方,特别是陳毅同志帶領部隊在這一帶堅持了三年遊擊戰,并在臨危之中寫下了壯志淩雲的《梅嶺三章》,使梅嶺的知名度更高。
梅嶺得名的另一說法是梅樹多梅樹,故稱梅嶺。梅嶺的梅花樹遍布嶺南嶺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庾嶺寒梅”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勝地之一,梅嶺的梅花有兩個特點:
其一,據《南雄府志》記載:“庾嶺梅花微與江南異,花頗似桃而唇紅,亦有純紅者。嶺上累經增植,白者為多。”
其二,由于嶺南嶺北氣候的明顯差異,出現了南枝先開,北枝後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北宋着名文學家蘇轼登梅嶺賞梅賦詩雲:“梅花開盡雜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不趁青梅嘗庾嶺寒梅煮酒,要看紅雨熟黃梅。”他從嶺上梅花到古道行人,從梅花開放到花落、梅熟都作了生動的描繪。
【梅關古道的曆史故事】
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九齡因病回老家始興,路過梅嶺,“人苦峻極”,不堪行走。于是,他建議唐玄宗開辟梅嶺道,改善南北交通。這個建議得到皇帝贊賞,就叫他主持開鑿,限期3年完成。工程開始比較順利,随着山勢陡峭,開鑿越來越難。有一處層岩疊嶂,今天鑿開了一點,明天又合攏上,無從進展下去。到了第50天,正當張九齡到岩嶂工地注視巨石的時候,一位老翁走過來說,“相公,想破開這巨石嗎?這裡是山神管轄的地方,你要用孕婦的血來祭祀才好辦,否則再幹十年也是白費心機。”
張九齡回到家十分郁悶,他的妾侍戚夫人正懷有身孕,過來問候情況。當她聽了丈夫梅嶺遇老翁事情後,就暗下決心來幫助丈夫。到了半夜,戚氏起床,冒着寒風,走到梅嶺巅峰巨石旁邊,手提長劍念道:“皇天在上,我乃是張九齡之妾戚氏,身懷六甲,因梅嶺開鑿無以進展,若皇天不棄,願将妾命獻祭皇天。”言畢,自舉長劍,剖腹獻身。
第二天,張九齡聞訊趕來,幾乎昏絕倒地。這時,又報朝欽差大臣來查看工程。張九齡忍痛安葬了愛妾,繼續帶人上山鑿石。奇迹出現了!從這天開始,工程暢通無阻,開山山裂,鑿石石開,山路順利打通了。人們懷念戚夫人的功德,在新路口南山腳下建了夫人廟,來往官員百姓都進夫人廟燒香叩拜。
【結束語】南雄梅關古道始于秦漢,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可見其重要性。也是中國古往今來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了。正因為如此,南雄梅關古道不斷修建,在當時也使得百裡梅嶺古道一片繁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