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54年,趙國攻打衛國,而衛國是魏國的小弟,小弟受欺負了,那魏國肯定不能袖手旁觀,于是魏惠王派龐涓率領八萬魏軍攻打趙國,欲“圍趙救衛”。
大夫季梁本來要出使楚國,聽說這件事後,連忙半路返回,來不及整理皺縮的衣服和去除頭上的塵土,進宮去見魏惠王,說:“我聽說您已經派龐涓去攻打趙國了,是真的嗎?”
魏惠王說:“有這回事。”
季梁說:“今天我來的時候,在路上遇見了一個人,正駕着車往北走,我問他去哪,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楚國在南邊,您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很精良。’我說:‘你的馬雖然很精良,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很多。’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可是向北走也到不了楚國呀。’他說:‘我的馬夫駕車的技術很高。’我就不再說話了。大王您想想,他把方向搞錯了,他的馬很精良,路費又多,車夫技術還高,這不是離楚國越來越遠嗎?大王您想稱霸諸侯,又想取信于天下。但您卻仗着魏國兵精糧足而去攻打趙國,想要使土地擴展,有好的名聲。這和那個想去楚國卻拼命往北走的人有什麼區别。”
可惜魏惠王不聽,堅持攻打趙國。最後為齊國所敗,魏國一落千丈。自春秋以來,稱霸諸侯都是靠“尊王攘夷”,就連在當時被稱為南蠻的楚國人都知道的道理,魏惠王竟然不知,隻想着以武力稱霸。難怪魏國不複當年風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