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樹節節日起源:
我國古代在清明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而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内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幹燥,大風一起,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内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采納了這一提議,并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并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衆組成浩浩蕩蕩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2、植樹節宣傳口号:
(1)植樹在當代,得宜在下代。
(2)多一片綠葉,多一份溫馨。
(3)植樹造林,利在當今,功在千秋。
(4)萬裡長城抵禦外敵,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5)各國各地都植樹,地球家園人人護。
(6)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7)植樹造林,綠化甬江大地;栽花種草,裝點雄鎮家園。
(8)水是生命之源,樹是水的衛士。
(9)慶祝植樹節,喜造名師林。
(10)珍愛綠色,珍愛我們共有的家園。
(11)撒下一點綠色,收獲一片綠意。
(12)大力植樹造林,禁止濫砍濫伐。
(13)前綠萬綠源自心中有綠,你說我說不如馬上行動。
(14)樹木棵棵種,綠蔭點點陰。
(15)植樹不隻是312,而應該是365。
(16)你獻一點綠,我獻一點綠讓綠成為生命主旋律。
(17)讓地球變的更年青。
(18)綠滿校園怡人心,花開遍地笑常存。
(19)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綠色的懷抱。
(20)勤植樹,胡環境;閑育花,美大地。
3、法律規定: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
新森林法實行森林分類經營管理,将森林分為公益林和商品林,公益林實行嚴格保護,商品林則由林業經營者依法自主經營,以此來保護好各類林業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實現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
此外,新森林法調整了林木采伐許可證核發範圍,采伐自然保護區以外的竹林不再辦理采伐許可證。非林地上的農田防護林、防風固沙林、護路林、護岸護堤林和城鎮林木的采伐,按照《公路法》《防洪法》《城市綠化條例》等規定進行管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