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屬于伊春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你知道幾個

屬于伊春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你知道幾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4 15:26:09

  經曆過朝代的更換,曆史的沖刷。還能散發着光的遺産,讓我們每一個公民必須做到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确保非物質文化遺産得以保護、傳承和弘揚。本期伊春文化就為你介紹伊春的非物質文化遺産。

  “山核桃皮鑲嵌制作技藝”、“東北大鼓(江北派)”和“鄂倫春族鬥熊舞”通過了省級專家的評審,被省文化廳确定列入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

  山核桃皮鑲嵌手工制作技藝的傳承曆經數百年,其曆史文化價值在于經過長期發展,在工藝美術領域裡取得了裡程碑式的成就,其完美性、合理性、實用性、裝飾性都達到了巅峰。因為其手工性、藝術性決定了山核桃皮鑲嵌品不能采用工業方式生産,而隻能通過手工勞動制出成品,同時也隻能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近年來,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山核桃皮鑲嵌品制作技藝正面臨巨大的生存危機,産品市場狹小,制作者後繼乏人,許多傳統技藝已開始變形和失傳。

  東北大鼓為清音子弟書流入沈陽後形成的(清音子弟書盛于乾隆年間衰于清末)民間傳統曲藝形式。經不斷吸收東北民歌小調及其他姊妹藝術的營養,衍生出的一種新說唱,後叫“奉天大鼓”或“遼甯大鼓”,20世紀50年代定名為“東北大鼓”。在黑龍江區域的東北大鼓分為“江北派”和“下江派”,“江北派”,是指活動于松花江以北廣大區域的東北大鼓。如今,東北大鼓“江北派”面臨傳承人缺少及觀衆缺失的危機,能在舞台上演出東北大鼓“江北派”的藝人已經寥寥無幾,許多書目沒人去唱,東北大鼓“江北派”發展舉步維艱。

  鄂倫春族舞蹈“鬥熊舞”,是純正鄂倫春族舞蹈,早在遊牧時期就已經開始。鬥熊舞從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來看,帶有明顯的民族宗教色彩和狩獵生産、生活特征,表現了鄂倫春民族勇猛頑強、善于與猛獸搏鬥的特質和民族娛樂的浪漫,具有原始狩獵時形成的原始意識形态。其最重要的價值是它以一種舞蹈的形式記錄了人類從狩獵到采集的原始生态發展及演繹的進程。随着老一代鄂倫春族人的謝世,許多舞蹈包括民歌相繼失傳。新一代鄂倫春族年輕人又很快融入了時代舞蹈新潮中,對老的鄂倫春民間舞蹈傳承逐漸淡漠,他們跳鬥熊舞缺乏民族韻味。

  為了系統、全面、深入地宣傳保護工作的意義,喚起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自覺意識,發掘、搶救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學術價值和文化曆史意義。市文化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根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對“山核桃皮鑲嵌制作技藝”、“東北大鼓(江北派)”和“鄂倫春族鬥熊舞”進行了認真的收集整理,本着“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對該項目進行認真評審,通過市裡專家組認定申報了省級保護項目。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的審批通過,将對我們以後對該項目的保護、傳承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