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惟妙惟肖的朝鮮族長鼓舞

惟妙惟肖的朝鮮族長鼓舞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4-30 06:36:08

  每一種舞蹈都有其意義,它代表着民族美,自然美。而朝鮮族文化就向我們展現一種形态萬千的長鼓舞,獨具朝鮮民族風。它不僅僅是一種舞蹈,其背後隐藏着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宛如他們跳的不是舞蹈,是一種生命的诠釋,青春,勇猛與震撼。

  朝鮮族長鼓起源于印度細腰鼓,又名“杖鼓”,曆史曾流行于中原地區。朝鮮族民間樂器。曆史悠久、構造獨特、音色柔和,常用于歌、舞伴奏和器樂合奏。朝鮮族長鼓起源于印度的細腰鼓。公元四世紀時,細腰鼓通過絲綢之路傳入我國中原,而後又東傳朝鮮。

  長鼓為古代細腰鼓的變體。隋唐時期,我中原稱長鼓為“都昙鼓”、“毛員鼓”和“腰鼓”,當時雖未有長鼓之名,但實際已用于宮廷九、十部樂的天竺、龜茲、西涼、疏勒、高昌和高麗諸樂中。宋代長鼓以“杖鼓”之名載入史冊。宋代《樂書》:“杖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腹。”沈括《夢溪筆談》:“唐之杖鼓,本謂之‘兩杖鼓’,兩頭皆用杖。今日杖鼓,一頭以手拊之”。

  隋唐時期,我中原稱長鼓為“都昙鼓”、“毛員鼓”和“腰鼓”,當時雖未有長鼓之名,但實際已用于九、十部樂的天竺、龜茲、西涼、疏勒、高昌和高麗諸樂。宋代長鼓以“杖鼓”之名載入史冊。到了元代,《元史·宴樂之器》對杖鼓記載尤詳。《元史·禮樂志》:“杖鼓,制以木為匡,細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繡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

  風格特色

  朝鮮族長鼓為兩面鼓,其兩端音高不同,女性長鼓舞風格優雅,男性長鼓舞活潑潇灑。現代長鼓舞有兩種擊打法:一為舞者用鼓鞭(一尺許細長的竹鞭)兼用鼓槌(一端圓粗,長約尺許的木槌)。一為隻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開頭隻用鼓鞭按慢鞭拍子邊擊邊舞,鼓插在長鼓上,舞至高潮時,方抽出鼓槌進行技巧表演。後者春持鼓鞭随樂起舞。

  您可能還會喜歡:

  栩栩如生的布依族勒尤文化

  布依族藝術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布依族傩戲

  精美絕倫的布依族刺繡文化

  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轉場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