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郵票的來曆,你聽說過嗎

郵票的來曆,你聽說過嗎

知識 更新时间:2025-10-28 09:13:04

  郵票不僅是一種宣傳工具,也是在沒有手機之前的聯系方式。這一個方法持續到前幾年也一直都很熱門,甚至到現在的一些老人,還是習慣用手寫信的方式來傳遞信息。也讓一些浪漫的年輕人制造出有愛的情書,等等。那麼郵票的來曆你聽過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民族文化吧!

  郵票的誕生,是由于郵資的征收對象的改變:不再是收信人,而是發件人付費。這是一種“預付模式”(先付費後使用)。而且郵資的費用可以因此而降低,收費也變得簡單起來,通信因此走入尋常百姓家。

  郵票的雛形最早出現于17世紀中葉。165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把在巴黎地區開辦郵政的物權賜給維拉葉。維拉葉在巴黎設立了“小郵局”,還在街道設立了郵政信箱,每天收取、投遞信件。維拉葉采用一種名為郵資付訖證的标簽,出信給用戶。寄信人把郵資付訖證套在或貼在信封上,寫目寄信日期,把信件放入信箱。郵局收取信件以後便把郵資付訖證撕毀,然後把信件投送給收信人。這種郵資付訖證的标簽,可說是郵票的前身。這種标簽随用随撕毀,沒有留傳下來。

  在1836年來自盧布爾雅那的奧地利人勞倫斯·科師爾向奧地利政府提出建議,引入郵票簡化郵政服務。蘇格蘭書商詹姆斯·查門斯在1838年遞交了類似的建議。建議可能為羅蘭·希爾所采納,而後者在1835年受不列颠政府委托去對郵政進行改革。希爾因此成為郵票使用的倡導人。

  在19世紀早期,郵資是按郵件送遞路程遠近和信件紙張數量分别逐件計算的,即“遞進郵資制”,費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規定,郵程在15英裡之内收費4便士;20英裡内收費5便士;300英裡内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郵遞條件還會另加郵資。郵資非常昂貴。據記載,一封從倫敦到愛爾蘭的信件就要花費一個鐵路工人一個月工資的兩成。如此高昂的郵資不僅平民望而卻步,連國會議員也難以承受,為此國會竟決定議員可享有免費郵件。結果一些議員将這些免費郵件大肆贈送給親朋好友,免費郵件竟占郵件總數的75%,郵政部門因此虧空嚴重。而民間也想盡辦法逃避郵資,諸如請人代送或拒絕收件等方法層出不窮。

  希爾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叫做為《郵政改革—其重要性與現實性》的書籍,主張取消郵件免費特權,在英國本土郵件重量隻有低于0。6盎司一律隻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預付郵資,還提出用一種印刷精美的郵政用品來預付郵資,引起廣泛回響。1839年7月22日,希爾的郵政改革主張終于在下議院通過。8月17日,該方案獲得了維多利亞女王的通過,決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實行。1840年3月,第一批郵票240個郵票模版制作完成,4月15日開機印刷,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發行,并且在5月6日生效(但在5月2日已有人在使用了)。因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稱之為黑便士。這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郵票圖幅為19mmX23mm,無銘記,無齒孔,有背膠,有小皇冠水印。

  最初的兩枚郵票設計也是多得羅蘭·希爾。為之他收到數千份設計,最後都為他棄之不用。郵票上的畫像來自于一枚他特别喜歡的1837年紀念币。面值1便士的郵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則是藍底。亨利·科巴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則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廠承擔。而黑便士郵票也有其不足之處,郵票上的黑色郵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鑽空子(漏洞)将其反複使用。為此,之後的1便士郵票改用紅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紅便士宣告誕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