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這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歌詞了。但是,如今出現了第“57”個少數民族。那麼問題來了,中國第“57”個民族穿青族是什麼民族你知道麼?本期的中國未識别民族帶你了解。
穿青人的早期叫“土人”,又叫“裡民子”,後期叫“穿青”。所以稱為“土人”,是因為他們“居土日久”,是明朝漢族南征将士與當地土族的後代,因而自認和當地漢人有區别,傳統服飾尚青色,普遍使用貴州通行的官話,解放後,穿青人為了國家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普遍要求承認其為少數民族。例如貴州的穿青、廣西的六甲等。
穿青人是一個主要分布在貴州西北地區,人員相對集中的漢族民系。在部分穿青人的家譜、墓碑記載和傳說中,他們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府廬陵縣。由于他們的争取,穿青人可以享受少數民族的優惠待遇。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現有民族數仍是56個,但現在已有民族為穿青人的身份證。
現如今,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畢節市、貴陽市、安順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六個市(州)所屬的二十多個縣(市、區)。
此外雲南鎮雄一帶也有人自稱是穿青人,可惜的是如今他們身份證上的民族欄标注的大都是白族,雲南省境内的官方數據已無穿青人這一待定民族。根據2000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穿青人人口數量約六十七萬人,其中,畢節市的織金、納雍兩縣在當時已分别超過二十萬。
“穿青人”在有些地區亦稱為“裡民子”,他們并沒有自稱的專名,有時也稱“大腳闆的”。“穿青”這個名稱主要是用來區别于稱為“穿蘭”的漢人,這個名稱始見于清代的文獻記載中。當地各少數民族并不稱他們作“穿青”,而是在漢人的名稱前加個形容詞,如“白漢人”、“窮漢人”、“大腳漢人”、“篙子杆漢人”、“吃荞麥的漢人”、“穿大袖子的漢人”、“當裡民的漢人”等,由此可見,當地各少數民族是将他們視為有一些特點的漢人。
解放不久,大定、納雍、織金的穿青地主曾召開過會議。因為當時他們聽說少數民族地區不像漢族地區一般要進行土地改革,所以醞釀和鼓動穿青要求少數民族待遇。
【結束語】其實,中國未識别的民族不隻有穿青族而已,在不久前,穿青族人的身份獲得承認。如今,你是不是對穿青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呢?還有很多個民族至今沒有被識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