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瀾
書中文章如信馬由缰,廣博精深。博是其學識廣博,包羅萬象。胡竹峰作文追慕先賢取法高古,他在先秦到明清的經史子集中俯仰自得,遊目騁懷。他筆下世間萬物上接日月星辰,下及花木果蔬,俯仰往還,遠近取與。山水草木,風物人情,述古籍言典故信手拈來。《地氣》一文,寫四時蟲鳴,山泉流瀑,風吹田野春色撩人,似古畫《遊春圖》,其中有對古人的懷古幽思與傾慕。竹林山色、大地榮枯,筆下意象如詩如禅,時而遣懷低吟,時而邈至千裡,傳奇典故如數家珍。春山夏雲秋意冬暮地氣升騰如貫長虹,拈花摘葉舉重若輕,接通萬物氣象抒胸中丘壑,山河萬古中有乾坤世相。
書中收錄與前輩的同題文章有:《一覺》《故鄉的野菜》《登樓賦》《湖心亭看雪》《藕與莼菜》,雖為同題面目迥異,也更見才情。魯迅先生寫《一覺》隐喻郁沉,是時代使然。胡竹峰的《一覺》有一覺過後的酣暢通透,鳥鳴窗下閑靜自适,遊戲文章,說夢言事談古論今有傳奇似閑話,賞畫品畫如與古人神會。最難得文章有活潑潑童趣,“一覺醒來,子曰子曰,聒聒噪噪,窗外沷綠一片”。綠得幽靜爛漫,上樹捕蟬童心生發。周作人先生作《故鄉的野菜》況味沖淡,有何處不故鄉之情懷。胡竹峰筆下《故鄉的野菜》則是一幅幅村居家常圖。農人執鞭牽牛,春風漸起綠野生機新發,小兒挎竹籮拾撿野菜活潑欣然,從田間地頭,到舌尖滋味一一在眼前略過,既有皖南地方風俗又見文章學識。
時代興亡關乎個人命運。宋玉懷才不遇,王勃早夭,王璨命運不濟,他們的文章有心志難成的抑郁,似蕭瑟秋風中的枯草,落寞困頓,郁郁寡歡。相比之下胡竹峰的《登樓賦》有風有雨有懷想,看帖讀畫過生活,既有高古的金石碑帖味,又有世俗生活。行文沖淡平和如溪流潺湲,有自在喜悅的現世樂活,文章格調開闊舒朗。文中一句“冬天有不動聲色的資本,帶走秋天,懷着春天。”令人低味。
行迹四方,心緒筆端,不拘一時一地。《揮觞》揮去的是惆怅,是心中塊壘,是時間注腳,是蒼茫大地的無聲沉落,是消除積郁的一絲明亮,是一念忽起的惦記,是人世浮塵的一縷溫存。《懸天》《在馬爾康》《在龍山》《日照兮》是遊記,也是心痕。有藏地風情,有山居生活,有海邊風光,寫的各有風貌。即使是日常餐飯,其中滋味也微妙傳神,《尋味篇》即是如此。酸甜苦辣鹹鮮膻腥麻臭澀嫩脆淡,舌間味道萦回在唇齒之間。一食一瓢,尋蹤覓迹,《随園食譜》《閑情偶記》侃侃而談,諸般滋味溯古流今。生活中的炊煙變得唯美詩意,原本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瓶瓶罐罐磕磕碰碰的生活變得搖曳多姿。其中滋味秀色可餐,食色如春色,宛若腹中錦繡生機勃勃。他寫出的是尋常生活中的情趣,是性情也是人生态度。
《惜字亭下》先賢崇文尚禮教化育人,惜物惜字惜心惜德,小雅大俗,觀照世界。傳統文化、世俗人情,村俗村貌中有對中國農村傳統生活習俗的描摹,地方風物述志言情,明月秋松節令時序,淡遠而日常。如一幅幅鄉村水墨,美得親切樸素自然。
胡竹峰作文不拘長短。或洋洋萬言或寥寥數語,惜墨如金。其文時而似工筆細細描摹,時而文辭樸白如水墨,沖淡而意遠,既有蕩胸生層雲的高闊,又有高山丘壑發古幽思的壯懷。長文體量豐沛,行文如天馬行空,自在逍遙,蕩得開又收得攏。虛蹈空靈又落地有聲,神思渺遠又坐實為人間煙火。小品文則玲珑精巧,辭章凝練,字攜風雷,有雪泥鴻爪之美。書中《花山》《懷古》《湖心亭看雪》等皆作如是。
戲曲好看,戲曲文章難寫。《紙上蹁跹》是黃裳先生寫京劇故事的戲曲集,文中收錄了《捉放曹》《長坂坡》《龍鳳呈祥》《空城計》等二十個著名的京劇故事。文章寫得生動、傳奇,人物心理裡、動作摹刻逼真傳神,黃裳先生是編劇到底泥實于戲文故事。書中輯五,收錄的是胡竹峰的戲曲随筆。胡竹峰把粉墨登場寫得詩意雅緻、沉寂低徊。把熱鬧喧嚣寫得流光溢彩,把大鑼大鼓寫得铮铮激昂筆墨悠遠。或铿锵或清婉或悠揚或低訴,寫出了民間戲曲的出塵之美,婉約風緻。由戲而文,寫戲曲人生也是寫徽州的民情風俗、曆史文化,道出了徽州由來已久的傳統文化淵源,文章接地氣有溫度有深度。
成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學故鄉。莫言有高密,賈平凹有商州,陳忠實有白鹿原,畢飛宇有蘇北水鄉,遲子建有北極村,付秀瑩有芳村,均是從各自熟悉的地方出發,如深井汲水,一再回望。熟悉的鄉村生活成為滋養他們的文學熱土。胡竹峰出生在皖南,從嶽西的風俗地貌、故裡鄉俗到惜字亭,或看作是其用心打造的文學故鄉。
文學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語言是文章的魂。故事情節再曲折,語言不好,作品也乏善可陳。讀胡竹峰的作品令人忘俗,如春色之于大地,朝雨浥塵,草葉凝露,松枝挂雪。有喜氣清氣貴氣肅穆氣,氣韻獨特,既有出塵之姿又有俗世之心。胡竹峰的散文,語言是其獨特的标識之一。他的文章遣詞造句多有講究,詞簡意達,語言既風雅又古典,樸拙有緻,況味如繞梁之音。其獨特的語言及文韻,在散文裡獨豎一幟。
《莊子·物外》上說,“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胡竹峰出入其中而又出乎其上。此中有真意,這真意是敬畏是尚德是字字珠玑,其中有浩蕩文氣也是天地文心。胡竹峰用文章,續接起中國古典文學之美,又在俗世生活中構建了中國文章的現代美學。時間載舟,文有包漿。好文章怡情悅目,馳目騁懷,如聞珠玉之聲。
[責編:劉瀚潞]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