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羅平韭菜

羅平韭菜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1 08:50:24

“五色韭是北京的特産,主要分布在瀛海莊一帶。”翻開一篇來自當時的北京市農林局、近70歲高齡的文獻,上面曾經對大興瀛海鎮的五色韭菜有十分詳盡的記述。來自京南的五色韭菜曾享譽全國,但也因種植難度大等種種原因絕迹了約50年的光陰。最近幾年間,五色韭菜再次被瀛海韭菜農戶的後人所種出,也在今年被批準為大興區非物質文化遺産。每年的4到5月,是京郊韭菜移栽和播種的最佳時期,瀛海韭菜棚裡的人一直忙碌着,曾經被歲月覆了塵的京南農業名片也将随着被傳承下來的技藝,被重新擦亮。

羅平韭菜(大興瀛海鎮的五色韭菜還是那個味兒)1

五色韭菜根部呈現白色,莖部由黃、綠、紅依次漸變,頂尖上帶着厚重的紫紅色。受訪者供圖

退休後跨界,把傳說變成現實

據來自20世紀的文獻介紹,五色韭生長在嚴寒的冬天,品質鮮嫩,韭味渾厚,同時具備紫紅色、淺紅色、綠色、黃色、白色等五種顔色。在20世紀50年代,土地多而勞動力少的情況下,适宜栽培,“不但能利用在北方冬季的剩餘勞動力,同時也供應了城市和工礦區冬季和早春的新鮮蔬菜。”

劉德才是大興瀛海鎮人。盡管這篇刊載在1955年《農業科學通訊》上的文章,與他的出生日期差不了多久,但對于劉德才來說,“五色韭菜”更像是個傳說——曾經在清朝被送入皇宮、20世紀初遠銷東北,甚至出口到國外的五色韭菜,由于種植難度大,産量不高,種植者越來越少,栽培技術失傳,五色韭菜也一度絕迹了約50年。

劉德才,生長在京南農村,務農對于他來說并不陌生,家鄉的五色韭菜,則更多的是來自父輩們的講述,“我記事兒之後是沒有見過這種韭菜的,我的太爺直到我父輩都種過,不過對于我來說,隻曾聽家裡人說過種韭菜的辛苦。”

直到六年前,劉德才人過花甲,似乎已是一切塵埃落定的年紀,他從幹了半輩子的汽修行業退了休,前腳剛從車裡邁出來,後腳就直接紮進了韭菜地。講到自己“跨界”來種韭菜,他上來就提到一句“有生之年”,“父親還在,我也退休了,五色韭絕迹了五十年,我就想把這個韭菜給種出來。”

不能靠嘴,傳承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

前兩年的摸索,靠的完全是父輩們口耳相傳的傳統辦法和經驗。“第一年的韭菜不能割,得養根。到了第二年,能割韭菜了,但這時候營養成分達不到,也長不出五色韭。”劉德才說,種五色韭麻煩、費工夫,搞種植的人得耐得住脾氣,下得了功夫。

真正的技術可以被傳承,也需要被傳承。“傳承是什麼呢?這可不能光靠嘴說,這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是要真的去幹,去鑽研。”從韭菜下地育苗,到移栽、成熟,再到真正種出五色韭菜,劉德才用了三年時間。

當然,這三年也并非是閉門造車。每一個韭菜種植者都經曆過來自韭蛆的困擾,隻要溫濕條件适合,它們可終年繁殖為害。兩年以上的韭菜田,絕大部分都少不了韭蛆的影子。這個病不好治,韭農們對付韭蛆的辦法多是施以農藥,劉德才一心想用完全自然健康的方式種綠色韭菜,“灌藥是行不通的。我們後來和北京市植保站的專家取得了聯系。”

那大概是2018年,正巧有機會,劉德才去聽了一節植保站專家的現場授課,“聽他們講怎麼防治韭蛆和病蟲,當時就和專家們有了接觸,這份支持在後期對我們種出五色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羅平韭菜(大興瀛海鎮的五色韭菜還是那個味兒)2

從2016年試種,到2019年,整整三年,劉德才最終種出了五色韭菜。受訪者供圖

2019年冬天,時隔約半個世紀,第一棚五色韭菜被劉德才種出。它們的根部呈現白色,莖部由黃、綠、紅依次漸變,頂尖上帶着厚重的紫紅色。劉德才把五色韭拿給父親看,“父親說我種的韭菜,比他年輕時種得粗壯、高挑。”掐一截韭葉放入嘴裡,最先嘗到的是幾分甜頭,慢慢才湧現出一些微辣,這是五色韭的老味道,卻也比老味道更加濃郁。

種下去,不要讓孩子們隻聽到“傳說”

劉德才說自己是“奔七十的人”,年紀大了也沒能讓他成為一個固執、封閉的老頭兒,他總說,“各種各樣的方式,都可以試試”,這也使得來自北京市植保站專家們的建議更大程度地在劉德才的韭菜棚裡發揮着作用。

他最佩服專家們生物防治對付韭蛆的辦法,“以蟲治蟲,大大減少了韭蛆的數量。”他還講起專家們教他在春夏季,利用強光高溫,用日曬高溫覆膜的辦法殺滅害蟲,“最重要的是,這些辦法都不用一丁點農藥,保證了韭菜的綠色天然。”

2022年,劉德才的五色韭菜延續了古法種植技藝,申請的大興區非遺被正式獲批。劉德才說,種植需要溫差,五色韭菜隻屬于冬季,“春節前割一茬,清明前再割一茬。”

羅平韭菜(大興瀛海鎮的五色韭菜還是那個味兒)3

五色韭菜下的土壤上,被劉德才鋪上了一層一層的麥糠。受訪者供圖

清明過後到現在,劉德才忙着韭菜移棚,這也是京郊韭菜播種和移栽的最佳時期。劉德才每天從早上七點,忙過時針走過一圈兒,才肯回家。說起以後,他言語中帶着興奮勁兒,“得擴大面積,擴大影響力,以後不能讓人們,尤其是孩子們隻是在耳朵裡聽過傳說的東西,這得讓更多的人見過、看過。”

在劉德才心裡,想讓别人看到的不單單是韭菜,也是人們對家鄉文化和符号的認同與真心。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唐峥 校對 盧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