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袁璐
在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快件庫内,分揀線主傳送帶高速運轉,一件件包裝好的出口快件被準确分揀,按照不同的目的地“奔向”分揀口。9月22日,記者從北京海關獲悉,近日,該公司第一票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商品借助快件加跨境電商“共線分揀”模式,通關放行成功。
跨境電商作為外貿新業态,近年來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不少國際快件企業希望涉足跨境電商業務,實現加快發展和轉型升級。首都機場海關快件處副處長張岩告訴記者,按照監管要求,快件、跨境電商包裹需分類存放、分區處置,但快件企業自有庫不具備跨境電商分揀線。這成為制約其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的主要瓶頸。
張岩介紹稱,在原有監管模式下,快件企業承運的跨境電商商品須先在自有庫的機坪側分揀轉運至跨境電商公共庫,完成通關操作後再拉回自有庫進行分揀派送。但快件企業自有庫面積較小,如果新增建設跨境電商機檢線,不但要投入大量改造資金,還會擠占現有快件分揀線空間。
該如何讓快件企業打破這一瓶頸,發展新業态新模式?海關在嚴密監管的前提下,采用“逆向思維”對企業痛點進行破解:充分企業自有庫現有場地和快件分揀線,通過科學改造和軟件升級來同時滿足快件、跨境電商監管要求。
“共線分揀”模式應運而生。企業在自有庫劃出專門的跨境電商監管區域,增建跨境電商貨物查驗間及異常包裹處置區,實現快件和跨境電商包裹分區存放,确保嚴格執行監管要求不打折扣。在此基礎上,海關以系統對接為突破口,完成了快件、跨境電商共用分揀線改造。
得益于“共線分揀”模式,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順利完成首票跨境電商零售一般商品出口。
在快件監管現場,首都機場海關快件監管處跨境電商監管一科科長部先成使用手持移動查驗終端APP掃描讀取跨境電商包裹運單條形碼後,和同事實施開箱查驗,查驗結果就自動回傳到了通關監管系統。
“‘共線分揀’新模式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僅操作及運輸部分,每年就可節省費用26萬餘元。”中外運—敦豪國際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北方區口岸經理馮娜表示,在該模式助力下,企業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商品基本實現“秒放”。
“出口電商的訂單這下穩住了!” 馮娜稱,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北京快件口岸首家同時具備普貨進出口、快件進出口、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運營能力的國際物流企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