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劇唱腔高昂,樸實奔放,長于表現慷慨激情、悲壯凄楚的英雄史劇,又善于刻劃抒情劇的人物性格和情緒。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蒲劇文化中通過唱腔、曲牌等方面具體了解關于它的藝術特色吧。
特技:
須生多用“四子”來表現人物的情緒和性格。“四子”即胡子(髯口)、翅子(帽翅)、鞭子(馬鞭)、梢子(甩發)。前輩藝人對這些特技的運用,積累了十分寶貴的經驗,總結出一整套特技運用的口訣。胡子的運用有二十字口訣:“推、掠、擄、彈、撚、捋、吹、揉、擋、端、抹、攤、揚、蓋、繞、耍、撂、甩、咬、翻。”
帽翅的運用有四句口訣:“左閃右不動,右閃左即停;上下交并用,前後旋繞行。”
鞭子的運用有二十四字口訣:“上、下、抖、捋、蹁、左、右、斜、跨、翻,坐、擄、回、拉、絆、撲、立、拴、引、卧、揚、攀。”
小旦在表演上多用扇子、手帕、血彩、鞒功,以及“花梆子”小步功的訓練和使用。扇子可變六、七十種樣式,對表現人物感情頗有幫助。運用上有十六字口訣:“撒、合、彈、扇、抖、顫、掄、翻,抄、回、飛、轉,輔、映、手、颠。”
血彩常用以表現人物性格。“花梆子”小步功,早在康熙年間,平陽名角葵娃的“小步”就已馳名。現代旦角演員孫廣勝、筱蘭香、王秀蘭等,在花梆子小步基本功上,總結出一套訓練方法:“小腿帶大腿,疾行如遊水,身穩裙不動,兩腳向前滾。”小生多用翎子、帽子、梢子等特技刻畫人物。此外,青衣、二花臉、醜角,也都有各自的特技。
臉譜:
蒲劇的臉譜,構圖、色彩、線條簡潔樸素,活潑明朗,富有裝飾趣味,較恰當地表現了劇中人的形貌特征和性格特點,有的還表現了其出身及重要經曆。在用色上,多用紅、黑、白(亦稱“粉”)、綠、紫、灰、金等,一般規律為紅忠、黑直、白奸,綠多用于綠林好漢、草莽英雄,亦用于神、鬼、妖怪,金多用于神仙、妖。在白臉中又有水粉與油粉之分。
醜行的臉譜,大體可分為大三花臉、小三花臉、老三花臉三種,其區别主要按鼻上所畫白色面積的大小,形狀和底色的不同,以及眼、眉、嘴不同的勾畫。用以分别表示正直憨厚、滑稽可愛和奸詐陰險。此外,生、旦中也有少數采用臉譜的。
除臉譜外,生、旦的化裝,小旦、正旦畫眼描眉,施粉塗胭脂畫口紅,比較講究。其他行當如小生、須生隻用幹黑畫眼描眉,臉上、眉心稍擦幹紅,不施脂粉。建國後有很大改進,已較為細緻講究。
唱腔:
蒲劇的音樂唱腔屬闆腔體,腔高闆急,慷慨激越。唱腔部分以闆式變化為主,另有花腔和雜腔部分。花腔,有十三灣、花腔、二音腔、三倒腔等。這些花腔,除“十三灣”是專戲專用外其他都與慢闆、二性腔溶為一體使用,為各種闆式的擴展樂句或附加樂句,不能成為一種獨立的腔式。在各種闆腔之外,還有不少雜腔,均自其他劇種吸收來。有的單用唢呐伴奏,昆腔則專用笛子伴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