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佛教中常說的三種情緒,貪嗔癡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常說的三種情緒,貪嗔癡是什麼意思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9 00:26:05

  貪嗔癡在佛教文化中被稱為是三毒,因為這是三種心病,而這三種心病一旦發作,就會引發熊熊烈火焚燒的炙熱之苦。對人的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痛苦的來源。那麼這三種情緒到底是怎麼表現的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貪,是對于喜好的過分偏執;

  嗔,是對于讨厭的過分偏執;

  癡,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實相而做出貪或者嗔的反應。

  治療此三毒的方法:

  戒定慧是對治貪嗔癡的方法。

  戒,是道德的有軌範的無害他人的生活标準,對治過分的貪心;定,是對于内心的專注和耐心的培養,可以對治過分的暴躁和沒有耐心引起的嗔恨;慧,是對于生命以及宇宙實相的如實了知,從而對治愚癡。

  貪是指染着于色、聲、香、味、觸等五欲之境而不離的心理活動,《大乘義章》卷五說:“于外五欲染愛名貪。”就是指的這個意思。佛教認為,衆生生活于世間,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産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衆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執着并産生染愛之心,就成為貪。因此又以貪與愛為同體異名。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中說:“雲何為嗔?謂于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說:“嗔者,于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癡一起被稱為“三毒”。

  癡又作無明。指心性迷暗,愚昧無知。《俱舍論》中說:“癡者,所謂愚癡,即是無明。”佛教認為,衆生因無始以來所具之無明,緻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産生我執、法執,人生的種種煩惱,世事之紛紛擾擾,均由此而起。因此癡為一切煩惱所依。《唯識論》卷六中說:“于諸理事迷暗為性,能礙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又說:“諸煩惱生,必由癡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