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木魚為啥叫木魚

木魚為啥叫木魚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29 18:06:53

古代的木魚又稱木魚鼓、魚鼓或魚版,其形狀、用法均與後世不同。

木魚為啥叫木魚(木魚的由來真的跟魚有關系)1

在《敕修百丈清規》卷八《法器章》木魚條中說:“齋粥二時長擊二通,普請僧衆長擊一通,普請行者二通。”由此可知,古代的木魚主要用來做為集合僧衆的訊号。

至于為何而做魚形,《釋氏要覽》中說:“今寺院木魚者,蓋古人不可以木樸擊之,故創魚像也。又必取張華相魚之名,或取鲸魚一擊蒲牢為之大鳴也。”

《敕修百丈清規》中說,作魚形是晝夜精進義:“相傳雲,魚晝夜常醒,刻木像形擊之,所以警昏惰也。”

木魚為啥叫木魚(木魚的由來真的跟魚有關系)2

關于木魚的起源,日本·成尋在《參天台五台山記》卷三《宋神宗熙甯五年八月八日》條中記載:

“實性院本名清泰寺,中有傅大士像供人禮拜燒香。院主長老謂諸寺打木魚鼓召集行者,乃源于傅大士。往昔,大士覓頭陀于嵩山時嘗打魚鼓,頭陀即應鼓聲而來。其後,天下大小寺院以木魚鼓集合大衆。”

也有認為木魚是隋代沙門志林所造,史料并無記載。此外《增修教苑清規》卷下《法器門》木魚條又有另一個傳說:

有一名僧人違犯其師教誨,毀壇戒法,不但堕入魚身受惡報,而且背上還長了一棵樹,風濤搖擺時,皮肉更加苦痛。

其師渡海時,大魚遂作巨風浪而說:“往昔你不教導我,以緻令我堕魚報,今欲報此怨。”

其師問他:“汝名什麼?”魚回答後,其師令忏悔,又為其設水陸追拔法會。

後于夜夢間,大魚自稱已脫魚身,可将其背上之樹木供養寺衆,以親近三寶。

其師後果然見至魚屍背之大樹,即刻成魚形,懸挂警衆。

關于木魚的由來,也有另一個傳說。玄奘大師的《指歸曲》中記載:

玄奘大師自天竺歸,途經蜀道時,巧遇一長者。此長者喪妻,有兒甫三歲,其後母惡之,趁長者出獵時,從樓上将孩兒擲入水中。長者哀其子故,為其設齋供僧。

此時适遇玄奘大師到來,長者歡喜迎請第一座,然而玄奘大師卻不食。并告訴長者:“我長途跋涉,非常疲勞,希望能得魚肉吃之。”

在場者聞言皆大驚。

長者欲出買魚,玄奘又囑咐他:“一定要大魚才好。”長者于是買回一條大魚,才割開魚腹,就見到自己的孩兒在魚腹中啼哭:所沒之兒啼在魚腹中,長者大欣歡。

玄奘大師說:“這是此兒夙世持不殺戒果教,所以現今雖被魚吞,卻得不死。”

長者問:“如何報魚恩?”

玄奘大師告曰:“以木雕成魚形,懸之于佛寺,于齋時擊之,可以報魚德。”即今之木魚是也。

木魚為啥叫木魚(木魚的由來真的跟魚有關系)3

至于現今誦經、禮佛時所使用,頭尾相接的團圓形木魚,可能是明代的産物。

明·王析《三才圖會》中說:“木魚,刻木為魚形,空其中,敲之有聲。今釋氏之贊、梵呗皆用之。”并繪圖說明。

《禅林象器箋·呗器門》也說:“按圖會木魚圖,魚頭尾自相接,其形團栾。今清國僧稱木魚者,作龍二首一身,鱗背兩口相接,銜一枚珠之形,亦空肚團栾。蓋與圖會木魚同,諷唱時專敲之以成節。”

其中所謂改魚身作龍頭,可能是取《群籍一覽》卷上所載《劉斧摭遺》所謂“魚可化龍,凡可入聖”之義。

木魚為啥叫木魚(木魚的由來真的跟魚有關系)4

一般,木魚都是橫穿腹部中央,作中空的團栾形,頭部、鱗甲、龍珠等多隈以黑漆,押上金箔,其它部分則塗以朱紅;安于小布團上,以包皮的木槌敲擊腹部中央。至于體積大小,普通是徑一尺乃至六尺,較小的則有三寸乃至五寸等。

木魚為啥叫木魚(木魚的由來真的跟魚有關系)5

木魚又稱魚鼓,在《雪峰存禅師錄》中有一首《詠魚鼓頌》,對木魚有生動的描述:

“我暫作魚鼓,懸頭為衆苦,師僧吃茶飯,拈槌打我肚。身雖披鱗甲,心中一物無,鸬鹚橫溪望,我誓不入湖。”

又說:

“可憐魚鼓子,天生從地養,粥飯不能飧,空肚作聲響。時時驚僧睡,懶者煩惱長,住持鬧喧喧,不如打遊漾。”

此中将木魚警策大衆的意味,以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