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北部、烏茲别克斯坦、土耳其、英國、加拿大、荷蘭、伊拉克、德國、巴基斯坦、巴西、埃及、阿塞拜疆、比利時、印度尼西亞、印度、馬來西亞、馬爾代夫、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沙特阿拉伯、阿富汗、俄羅斯、伊朗、美國、法國、日本等中亞地區,當中大部份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居住,另外在湖南省桃源縣和常德縣(今鼎城區)有集中分布。現有人口大約1007萬人(2011年),80%的人口集中在庫爾勒、阿克蘇、喀什、和田四個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的維吾爾族是官方統計的55個少數民族之一。在伊斯坦布爾、迪拜、麥地那、利雅得、慕尼黑、華盛頓、多倫多、悉尼與東京也有一定量的維吾爾族僑民。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随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鍋竈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将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隻能用手帕或布擦幹,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男女青年要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瑪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将兩塊幹馕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馕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馕、喜糖、葡萄幹、棗、糕點、油炸馓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馕、抓飯、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馓子、銀絲擀面(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葡萄、幹果、哈密瓜、黃蘿蔔(胡蘿蔔)醬等。
維吾爾族古代信仰過薩滿教、摩尼教、景教、祆教和佛教。
10世紀中葉喀喇汗朝薩圖克·布格拉汗歸信伊斯蘭教後,喀什噶爾、葉爾羌、和阗地區改奉伊斯蘭教。
13世紀初阿克蘇、庫車、焉耆地區維吾爾人改奉伊斯蘭教。
14世紀時,天山北路伊犁、塔城等地區維吾爾人改奉伊斯蘭教。
公元10世紀末至16世紀初,吐魯番、哈密等東疆地區維吾爾人改奉伊斯蘭教。
當前,維吾爾族多數信仰伊斯蘭教,多屬于遜尼派。
一日食三餐,早飯吃馕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馕、茶或湯面等。以面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飯、包子、面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産綿羊,由此維吾爾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習俗。講究的羊肉串肉質鮮嫩,味鹹辣,孜然的特殊味濃郁。 與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飯,也是維吾爾族的傳統風味食品。在新疆維吾爾、烏孜别克等民族地區,逢年過年,婚喪娶嫁的日子裡,都必備抓飯待客。他們的傳統習慣是請客人圍坐在桌子旁,上面鋪上一塊幹淨的餐巾。随後主人一手端盤,一手執壺,逐個讓客人淨手,并遞給幹淨毛巾擦幹。然後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巾上(習慣是二至三人一盤),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飯”。維吾爾族抓飯的種類很多,花色品種十分豐富。
維吾爾族人尤其以能歌善舞著稱,女性舞蹈姿态優美、舒展大方,男性舞蹈則剛健奔放,具有廣泛群衆基礎的民間舞蹈“麥西來甫”,熱情歡快,極富維吾爾民族特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