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同屬閩南地區的高甲戲和歌仔戲區别

同屬閩南地區的高甲戲和歌仔戲區别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11 11:39:36

  高甲戲最初是從明末清實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發展起來的劇種,也是閩南諸劇種中流播區域最廣、觀衆面最多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那麼,我們來看看同屬閩南地區的高甲戲和歌仔戲區别。

  可能感興趣》》河南曲劇發源地在什麼地方

  高甲戲又名“弋甲戲”、“九角戲”、“大班”、“土班”,最初是從明末清實初閩南農村流行的一種裝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術的化裝遊行發展起來的劇種,也是閩南諸劇種中流播區域最廣、觀衆面最多的一個地方戲曲劇種。它的足迹曾遍布于晉江、泉州、廈門、龍溪等閩南語系地區和台灣省,還流傳到華僑居住的南洋一帶。

  高甲戲的演出劇目分為“大氣戲”(宮廷戲和武戲)、“繡房戲”和“醜旦戲”三大類,以武戲、醜旦戲和公案戲居多,生旦戲較少。傳統劇目有九百多個,大半來自京戲、木偶戲和布袋戲,小部分是吸收梨園戲的,還有一些是藝人根據曆史小說和民間傳說編而創作的。高甲戲的角色,原來隻有生、旦、醜,後來又先後增加了淨、貼、外、末和北(淨)、雜二色,俗稱“九角戲”。高甲戲的表演藝術,一部分來自梨園戲和木偶戲,一部分來自弋陽腔、徽戲和京劇。初期節目沒有固定的腳本,可以演員按劇情順口溜。唱做也較自由,沒有一定的台位,演出時間可長可短。

  歌仔戲,又稱撎“台灣歌仔戲”,是台灣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與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流行于台灣省和福建廈門、漳州、晉江等閩南語系地區,以及東南亞華僑居住的地方。

  歌仔戲的形成與閩南人民開發台灣及曲藝錦歌等民間伎藝的傳入,有着很密切的關系。歌仔戲的音樂曲調十分豐富,既有悠揚高亢的〔七字調〕、〔大調〕和〔背思調〕,又有民謠訴說式的〔台灣雜念調〕,更有憂郁哀傷的各種哭調。

  此外,它還吸收了台灣當地的民歌小調和部分戲曲音樂作為補充。生旦淨醜都用真嗓演唱。主要樂器有殼仔弦、大廣弦、台灣笛和月琴等。它的表演、角色、服裝、臉譜和打擊樂等方面基本上都取法于京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