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的起源約在新石器時代,原始社會陶器上的很多鳥紋是鳳凰的雛形。1977年,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了雙鳥朝陽紋象牙碟形器。這件器物兩側各有一展翅欲飛的鳳鳥,圓眼,鈎喙,伸頸昂首相望,擁戴着太陽,形象地反映了原始農業發明以後先民對知時鳥和照耀萬物的太陽的崇拜。
鳳凰形态的演變:學術界觀點多傾向于否定曆史中确實曾有過鳳凰,但甲骨文、金文表明,直到商周之際,鳳凰還是一種雖然稀見、但卻并非不存在的鳥類。
商周時期,鳳凰被看作是一種神鳥。故玉器和青銅器上鳳紋的刻劃,突出地表現統治者的天命觀念。這時的鳳紋幾乎都作花冠狀,豐滿的翅膀和長長的尾羽,寬大有力的爪,顯示出一派勇武健碩的情态。
戰國時期是百家諸子争鳴,新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期,鳳紋展現了新的風貌。鳳紋開始變得婉曲秀麗,妩媚多姿,姿态柔美。
唐代鳳凰文化非常發達,作為國家象征的大唐皇宮更是如此,大明宮正南門即名為:丹鳳門。唐代的鳳凰熱,主要表現在以鳳喻人,以鳳作裝飾,以鳳美稱事物,以鳳喻示婚姻情愛。
到了明清時期,鳳紋裝飾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造型,無論在圓形、方形或各種各樣的裝飾形體内,紋樣構成都各具其内在形式,而鳳紋的共性形态,也進一步規範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