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鄭州召開區域合作共建工作推進會,會上鄭州市委書記安偉強調:要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化開發區改革部署,推進經開區與中牟縣、高新區與荥陽市區域合作共建,共享機遇、共擔責任,協同共進、合作共赢,以高質量區域合作助推全市高質量發展,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夯實基礎。
鄭州政區圖
值得注意的是經開區與中牟縣、高新區與荥陽市區域合作共建,這一消息是否釋放了下一步中牟與荥陽撤縣(市)劃區的信号呢?
中牟規劃
中牟縣位于鄭州市東面,西鄰鄭東新區,東接開封市,總面積917 km²,2021年GDP為448.16億元,在鄭州各縣市區功能區中排名第14,僅高于惠濟區和上街區。
經開區
經開區緊鄰鄭州管城區、鄭東新區,總面積158.7km²,2021年GDP為1234.48億元,在鄭州各縣市區功能區中排名第3,僅次于金水區和鄭東新區。
近些年來,鄭開一體化進程一直在推進,作為鄭開的中間地段,中牟的地位不言而喻。現如今經開區與中牟縣實行區域合作共建,更是為中牟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動力。畢竟經開區的經濟規模是中牟縣的2倍多。而中牟面積卻是經開區的近6倍,人口也是經開區的2倍多。加上二者地域無縫相接,互補也是不錯的選擇。
荥陽規劃
荥陽市位于鄭州市西,東臨鄭州,西接鞏義,總面積943km²,2021年GDP554.23億元,在鄭州各縣市區功能區中排名第11位。
鄭州高新區
高新區位于鄭州市建成區西北,處于荥陽市、惠濟區、中原區包圍之中,總面積99km²,2021年GDP為548.2億元,在鄭州各縣市區功能區中排名第12位。
在鄭州發展規劃中,往西與洛陽聯動發展,荥陽、鞏義無疑就是最重要的節點。荥陽由緊鄰鄭州,且與高新區無縫相接,二者經濟規模相當,然而荥陽面積卻是高新區的近10倍,人口也僅比高新區多出20多萬。高新區作為鄭州高校聚集之地, 擁有以河南最高學府鄭州大學為首的多所大學,很多高新技術産業也布局于此,可以為荥陽的發展提供人才和知識的支撐。
中牟、荥陽作為鄭州市撤縣(市)劃區呼聲最大的兩個地方,這次與經開區和高新區區域合作共建釋放了很大的信号,是夠就是下一步劃區做鋪墊呢?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地方劃區,應該叫什麼名字呢?中牟和荥陽都是擁有悠久曆史的地方,悠久的曆史造就了兩地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官渡之戰
先說中牟。最著名的當屬三國時期曹操以少數兵力力克袁紹的官渡之戰了,戰場就位于中牟縣的東北地區。
既然有官渡之名,劃區之後當然首選“官渡區”了。
再說荥陽。荥陽名字由來已久,相傳大禹治水時,引濟水入黃河,向南溢出的地方為荥,聚集成澤,稱為荥澤,後戰國時期的韓國在荥澤之北築城,稱荥陽。
再到後來楚漢之争時期,劉邦和項羽在荥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戰争,後雙方相約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這也就是中國象棋棋盤上楚河漢界的來曆,楚河漢界就在荥陽境内。
荥澤為荥陽名字由來,鴻溝為楚河漢界之地,劃區後當屬“荥澤區”或“鴻溝區”,當然“鴻溝”這個詞彙很多人并不知道,但荥澤與荥陽相近,還是名字由來,而且自古以來荥陽名字從未變過,故取“荥澤區”最為妥當。
中牟為“官渡區”,荥陽為“荥澤區”不僅有高的辨識度,更能反映出鄭州這座城市悠久的曆史文化,取這兩個名字再恰當不過了。當然這隻是一種設想,什麼時候劃區,并不取決于個人的想法。話又說回來了,你感覺這兩個名字咋樣?歡迎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