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颙琰
人生大概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1796—1820年在位),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五位皇帝,年号“嘉慶”。
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生于圓明園,為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第十五子,母為孝儀純皇後魏佳氏。嘉慶親政僅五天即逮捕乾隆朝大權臣和珅,迅即下诏宣布其二十大罪,将和珅賜死,抄沒其家産。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崩于承德避暑山莊,終年61歲,葬于河北易縣清西陵的昌陵,廟号仁宗。谥号: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早年經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愛新覺羅·颙琰生于圓明園天地一家春。初名永琰,母孝儀純皇後魏佳氏。
颙琰自六歲學于兵部侍郎奉寬,從工部侍郎謝墉學今體詩。颙琰七歲的時候,到盤山行殿拜谒孝聖憲皇後,當時就很受乾隆帝的寵愛。
十三歲的時候就能通讀五經。
在侍學颙琰的名師中,朱珪最得崇信。乾隆帝曾先後立過三個皇太子。第一個皇太子是孝賢純皇後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乾隆認為“永琏乃皇後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乾隆即位後,親書密旨,立永琏為皇太子,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但永琏九歲時死去。第二位皇太子是永琮。乾隆在永琏病故後,又立皇七子永琮,但他兩歲時又因痘症早殇
。所以皇十五子颙琰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為皇儲。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朱珪赴福建學政任前夕,上五箴于颙琰,“曰養心、曰敬身、曰勤業、曰虛己、曰緻誠”,颙琰“力行之”,甚至在親政後,亦“嘗置左右”。
少年時期的颙琰,學習成績頗佳,“英詞炳蔚,援筆立就,動成典則”。
年長後,尤喜讀諸史、通鑒,居然達到“上下三千年,治迹目了然”的程度。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颙琰被封為和碩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颙琰被正式宣布立為皇太子
曆史評價《清史稿》:仁宗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迨躬莅萬幾,鋤奸登善。削平逋寇,捕治海盜,力握要樞,崇儉勤事,辟地移民,皆為治之大原也。诏令數下,諄切求言;而籲咈(迂腐)之風,未遽睹(立刻阻止)焉,是可嘅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