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減肥是件“道阻且長”的事,而「生酮飲食」似乎成了很多想要減肥者的捷徑:隻要調整飲食模式,就能快速瘦下來。
這種飲食模式,或許會能讓你的體重降下來,但是,一項新研究表明,生酮飲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長期損害,并增加多種疾病風險。
生酮飲食到底是什麼?它是怎麼讓人瘦下來的?長期堅持這種飲食模式對健康有哪些影響?《生命時報》采訪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受訪專家
北京友誼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石正莉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
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副教授 常徽
什麼是生酮飲食生酮飲食是一種極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膳食模式。
說白了,就是少吃甚至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吃适量的蛋白質,以及大量脂肪。
生酮飲食期間,身體會産生一類叫酮體的物質,這種飲食模式由此得名。
這種飲食模式有什麼作用?
緩解小兒癫痫
生酮飲食最早出現于上世紀20年代初。一位叫Russel Wilder的醫生首次使用其治療病人,随後這種療法流傳開來。數據顯示,生酮飲食能使14%癫痫兒童停止發病,使大約50%癫痫兒童發病強度降低。
減輕體重
消耗脂肪:碳水化合物攝入極少,迫使機體分解儲存在肌肉和肝髒的糖原去供應能量。糖原被耗盡,機體轉而調用脂肪進行代謝分解,産生酮體,為機體提供能量。就這樣,酮體代替葡萄糖給身體提供能量。
阻止脂肪合成:沒有葡萄糖的刺激,機體分泌胰島素的水平也變得很低,這樣一來,機體進行脂肪合成代謝的途徑就受到阻礙。
一邊不斷分解脂肪,一邊無法合成脂肪組織,體脂含量也就一降再降了,達到減肥的效果。
生酮飲食增加多種疾病風險确實有人在遵循生酮飲食法後減輕了體重,也确實有不少人在生酮飲食法後經曆了種種副作用,包括脫發、便秘、女性月經不調、疲勞、頭疼、惡心、皮膚變粗糙等。
近日,發表在瑞士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營養學前沿》)上的一篇文章中,來自美國責任醫師協會、紐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和紐約貝爾維尤醫院的研究人員對生酮飲食進行了評估,得出生酮飲食可能會對健康造成長期損害的結論:高脂肪飲食增加了患多種疾病的風險,這些疾病包括心髒病、癌症、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症等。
該研究負責人說:“典型的生酮飲食是一種引發疾病的災難。”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關于生酮飲食缺乏長期和大規模的研究。基于現有的證據來看,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生酮飲食的風險顯然是大于收益的。
以下幾個傷害讓身體承受不起:
影響組織修複
蛋白質的利用在生酮飲食誘導酮症的過程中發生了改變,使身體将盡可能多的蛋白質分配給糖異生,僅将最少的必要量用于組織修複。
腸道功能受損
生酮飲食的纖維含量低,不利于健康的腸道功能,而腸道健康狀況會影響身體健康的方方面面。
造成營養不良
拒絕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勢必帶來飲食不均衡、微量營養素缺乏的風險,長期保持而不及時糾正會出現嚴重的健康問題。
引起“酮”中毒
酮體在血液中過量蓄積會引起酮症酸中毒,出現惡心嘔吐、呼吸帶爛蘋果的味道、脫水、休克、頭痛、頭暈、嗜睡,嚴重則出現昏迷、大腦缺氧等表現。
導緻腎結石的形成
生酮飲食的最大潛在風險之一是腎結石的形成,這一發現在兒科癫痫文獻中經常被提及。而且,高蛋白生酮飲食還會加速腎病患者的腎衰竭。
帶來心血管疾病
脂肪占據如此高的比重,勢必帶來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的風險,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增加患癌風險
在流行病學研究中,高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單糖和動物蛋白(特别是來自紅肉和加工肉)的飲食,以及低膳食纖維攝入,會大幅增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風險,可能會發展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增加患肝細胞癌的風險。
控制體重的6種飲食法生酮飲食對于減重尤其困難的人群,在專業人士的監督下,也許可以短期嘗試一下,達到減重目标後,應慢慢過渡回健康的均衡膳食。
對于普通人來說,不要輕易嘗試,尤其是不可擅自長期使用。
想要科學健康控制體重,可以在飲食方面做好以下幾件事。
1、吃夠5種營養素
這5類營養物質在減肥時必不可少,否則身體就連分解脂肪的力量都沒有了。
2、選擇清淡烹調方式
與煎炸等相比,蒸煮、白灼等烹饪方式有助于人們減少對脂肪的攝入,控制能量攝入。平時可以盡量選擇清蒸、白灼等烹饪方式,操作也更簡單。
3、避開4種“高能菜”
在外吃飯時盡量避免帶有“水煮”“幹鍋”“幹煸”“鹹蛋黃焗”等字眼的菜,這些都是高油、高鹽、高脂的菜肴,不僅不利于減重,還會給健康造成負擔。
長期堅持吃到七分飽,不僅有利于控制體重,還可以保證營養攝入,保持頭腦清醒。
4、少吃高能零食
辦公室、客廳等随手可及的地方,不要放高熱量的零食,替換為堅果、酸奶等。不要早餐對付、晚餐大吃大喝,上班族盡量自備午餐,少點外賣。
5、吃對主食
用豆類和薯類來替代一部分精白米面,在主食裡加點雜豆。吃蒸紅薯、土豆絲等食物時,一定要扣減米飯、饅頭之類的主食。
如果用同樣數量的蒸土豆來替代米飯,是有利于減肥的。
6、吃肉優選禽類和魚蝦
禽肉和魚蝦脂肪含量較低,利于控制熱量,建議胖人增加禽肉和魚蝦攝入,适當降低畜肉比例。
吃雞、鴨肉時最好将皮去掉。皮膚脂肪含量高達50%,可謂一口皮半口油。
如果偏愛畜肉,可優先選擇熱量更低的純瘦肉。▲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