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表演亦是一種藝術的呈現
一台完美的藝術表演
對于演員的基本功要求也非常高
所謂秦腔基本功
不外乎走身架、紮勢子、踏三錘
拉架子、抖馬、踢腿等等
提到這些招式的路子
我們看似簡單
但若想要做好并不簡單
秦腔須生泰鬥劉毓中曾也提到
秦腔基本功的重要性
他說
☟
“基本功就像蓋房一樣,欲蓋房,要打牆,欲打牆、先打夯;夯若沒有打牢固,多麼好的房屋也難以持久。演員沒有很好基本功,就根本難于把戲演好”。
↓↓↓
秦腔基本功也稱秦腔五大式
是秦腔演員入門
必學并嚴格訓練的五種式子
分男、女角
男角五大式
▼
平膀式、坐馬式、上馬式
弓箭式、魁星提鬥式
女角五大式
▼
平膀式、上馬式、天棚式
前指後翻式、勾鞋式
醜角另加茶壺嘴式
每紮一式的時間
必須堅持在七八分鐘以上
以求給膀、腰、腿上功
達到能支持、能控制
上台表演才能做到一次紮定
姿勢準确,合乎要求
一起跟着小編學學
每一式具體的要領吧
平膀式
男角平膀式:雙手叉腰,雙腳并攏站定,出左腳,右腳給力,左腳尖踮起,兩臂劃起,與兩肩持平,呈一條直線,手心向下,五指張開,目視正前方,再倒至右腳出,左腳給力,右腳尖踮起,但兩臂不收式,始終保持與膀持平,故名。
女角平膀式
準備動作、出腳、踮腳、倒腳步等動作均與男式同,僅兩臂劃出至腰部,撐開、手心向下、五指張開、目視正前方。戲中,走台步、跑圓場、亮相等均貫穿運用。
弓箭式
亦稱“前弓後箭”,男角五大式之一。左腳向左前方邁出約1米,腳尖朝向左方,左腳弓起,大腿平,小腿直,左胯要開,右腿則要繃直;身向正前方,目視右前方。此即“左弓箭式”。若右腿弓起,則稱“右弓箭式”。戲中,武生紮勢亮相,尤其短打武生武打表演中,均貫穿弓箭式動作。
上馬式
男上馬式:右腿單立,左腿彎曲擡起并包腳,同時右臂高舉,左臂彎曲至胸前,左手心朝下全握拳,成勒馬狀,目視前方亮住相。女上馬式:與男式大同,僅左腿不高擡,兩腿作前後交叉狀,右腿在後,腳尖着地。
坐馬式
亦稱“騎馬式”,男角五大式之一。右腿向右方邁出約50厘米,兩腿撇成大“八”字狀,兩腿彎曲,下蹲,大腿斜垂,小腿直,開胯,形同騎于馬背。戲中,文官武将揮鞭騎馬或勒馬紮勢,多在此式亮住相。如《調寇》中寇準在八王府門前下馬紮勢,《荊轲刺秦》中荊轲與秦舞陽出場抖馬、亮相均多有運用。
天棚式
女角五大式之一,左腳向前上一步,右腳跟着上一步成右踏步,同時雙手上撩成撐掌,手心朝上,身向右前方,目視左前方亮相。戲中多為女旦專用,如《走雪》中曹玉蓮倉皇逃難途中撩起蝴蝶裙以示遮風擋雪,即用此式。
勾鞋式
亦稱“拾錢式”,女角五大式之一。雙腿交叉,右腿在前,左腿在後下蹲,左腳尖着地;右臂向上伸直,左臂向下伸直(略彎曲),手心朝上,身向左斜,目視左手,亮住相,呈拾物狀。戲中旦角多有穿插表演。
茶嘴壺式
醜角式子之一,左腳向前邁半步,左腳尖點地,左腿在前,右腿在後,成彎曲狀同時,右手背向後腰間,右臂向前彎曲擡起,手式呈贊美式,拇指則朝臉部,身向左斜,耳視左前方亮住相,其形如同一把茶壺。此紮式為醜角專用。如《拾黃金》中小醜出場自報家門“小的我名叫胡來”即用此式作自我表白狀。
前指後翻式
女角五大式之一。雙腿交叉,朝左下蹲,右腳朝前,左腳面朝上同時,左臂在後撩起翻腕,手心向上,右臂在前,向右下前方伸出,并出蘭花指,目視右手,身向右擰亮住相。
魁星提鬥式
男角五大式之一,右腳單立,左腿彎曲前後伸出,左腳底朝上,同時右臂向上撩起,右臂向下後方伸出,兩手心朝外,并呈半握拳,身向左斜,目視前方亮住相。此式多為武将、短打武生所用。如《燕青探莊》中出場表演即有此式。
這些基本功的招式學會了嗎
廣大的戲迷朋友
也可用這些動作強身健體
有了這些圖解再配合上要領
趕緊練起來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