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你注意到沒有,内娛沒有重大熱搜的時候,榜單上挂的永遠都是 XX 生圖、XX 美照、XX 發色,XX 自拍......
好像人類僅次于湊熱鬧的本能,就是對美的人、事物進行圍觀和評點。
但大家總把“絕美”、“美死了”、“盛世美顔”挂嘴邊的當下,我很想和你們大膽地讨論一個問題,美到底是什麼?
這個很簡單的詞,是可以有更多想象力延展的。
為了搞清楚,我專門邀請了幾位從事和「美」有關的朋友來聊了聊,有攝影師、作家、醫美機構護士、插畫師、舞者……
透過他們的眼睛,你或許能發現自己身上沒被看到的美。
幹我們這行有些意識流哈哈,在我看來,美就是對光影的敏感,一種恰到好處的分寸吧。
比如你想象一下:
落日爬過牆拐角,投射臉上,剛剛好把你的表情分成兩半;
一半是克制的表達,一半是特有張力的情緒。
對,美就是一種能拿捏準分寸的魅力,就算跳出攝影也是成立的——
像是《喜歡你》裡面,金城武很 drama 的泡面三分鐘,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的分寸;
或者你嘗試婉拒别人時,既不會讓對方不适、又能讓兩人心領神會的分寸;
甚至是啥時候提辭職,結束了内耗、還能有溢價去談 offer 的最佳時機……
所有恰好的分寸,都是拿捏準了「普」中的那一點「美」。
到現在了,一說起整容和醫美,還有好多人扣帽子:“太虛榮”、“對不起媽生臉”、“自我否定沒救了”......
但在我看來,美不分先天後天,隻是個不斷靠近欲望的過程。
很多來做項目的顧客,她們是在矯正缺陷,實現自己的期待。
我見過一個 23 歲的姑娘,小時候中藥過敏爛臉,一半以上皮膚都是痘印、凹凸不平。她來做激光,幾次之後明顯好轉,皮膚白皙,好看了很多。
有意義的修正是美的。明知道自己缺點想改變,又害怕被指點,抱着遺憾說“自然”的女孩反而擰巴。
我覺得,勇敢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并渴望改變的人,他們才擁有這個世界上最該被羨慕的美。
可能是因為學畫畫的原因,在我腦子裡很多東西都是有顔色的。
比如數字 2 是綠色的、字母 D 是棕色的,剛放完國慶回到工位的人是灰色的。
但你知道伐,那些有鮮明顔色的人,就很惹眼——
比如沒有垂頭喪氣複工,反而扛着一箱特産,給同事發好吃的人,是綠色的。
說話細聲細語,但堅定拒絕上級不合理工作安排的實習生,是紫色的。
真正美的就是這些有顔色、有性格的人,不管是圓潤還是有棱角,總是可愛的。
作為一個紋身師,看到跟風紋身的真的,emmmm......
什麼朱砂痣、鲸魚、飛機,小紅書上啥火就來啥,選的位置也無外乎鎖骨、手指、耳後......
把自己的皮膚當成刻“到此一遊”的景區,過不了多久可能就後悔。
紋身的美不在于圖案啊,而在于意義,得想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再動手。
以前有個顧客,抑郁症好轉後來找我紋了一個小小的關機鍵。
他說,每次難過的時候就按一下,給自己關機清清緩存。
美就是這種清晰具體的欲望。無論大小事,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從 22 歲開始自己寫東西開始,就覺得記憶儲蓄特别美。
把每一次感受,以及當下的環境捕捉、存檔。
比如故鄉的寒冷是混合着松木和一點酒精揮發後的味道,回家的第一口呼吸,都會被嗆得有半秒的停頓;
比如小菜館上鍋包肉的搪瓷盤子,漏出一點黑灰色的缺口裡都沁着油亮,摸一下就在手指上粘成一層膜。
美是把見到的場景、經曆過的情緒複原和傳遞,它一定不是想象出來的。
我作為設計師,從來不推薦極簡風。
客廳隻擺一個沙發,東西都沒處放,一入住椅子上就會“長滿”衣服。其實好看的空間,不是一味簡單斷舍離,而是秩序的建立。
安置好所有的基礎需求,讓家裡的東西都有自己該在的地方:四季衣服、半個月以上的食物、夠三個月的消耗品(紙巾、牙膏、洗衣液)......
整面牆的櫃子收納滿分
再給生活準備出餘量,哪怕四十平排布合理,也能藏下一張可折疊的客床。
美的本質就應該是生活中一種秩序感的建立,在日常生活裡得心應手,在意外來臨的時候也從容不迫。
來做發型的人,10 個人裡 8 個人都抗拒嘗試,要維持自己原來發型。
經常聽到顧客說:
“燙了就要打理吧,我不會,算了吧”;
“我沒梳過短頭發,别剪了,萬一不好看呢”
“我一直有劉海,梳上去不行吧,别試了”......
染深色頭發的顧客
很多人甯可守着自己習慣的樣子,哪怕不好看。
但其實美,可能隻是一次放棄的颠覆,嘗試一次潛意識裡的“危險區域”。
做美甲的人多,但來卸的少之又少。
一旦有翹邊,大部分人第一反應不是卸指甲、或找美甲師修複,就自己直接撕下去,不僅破壞整體效果,還毀指甲。
處理指甲就像處理我們的人生,反正破罐破摔最簡單。
但我覺得美,反而是和瑕疵共處的能力。
顧客返圖
誰還沒個小缺點啊,有人是怎麼都糾不過來的口音,有人是社恐、一說話就臉紅,但你永遠沒必要自我厭惡,它可能反而是别人喜歡你的理由——
舉個例子,就像我很喜歡的絕美男子徐志勝一樣。
見多了跳舞的人知道,纖細的舞者有時候比健碩的舞者還有勁兒。
體脂率低肌肉量大,她們動作中的柔是用巨大力量作支撐的。
在我看來,美就是那些隐藏在柔軟下的力量,比肉眼可見更多的能量。
像上次和閨蜜出門,一個拐彎的電動車直愣愣地就沖她車撞過來。
對方嘴裡嘟嘟囔囔一直罵人,我那一說話就撒嬌的閨蜜,拍照、錄音、報警、給保險公司打電話一氣呵成,沒多廢一句話。
看起來柔柔弱弱的人,關鍵時刻的爆發力,是一種包裹在柔軟裡的猛烈的美感。
【寫在最後】
大部分時候我們說起美,都是以視覺為标準的,好看或不好看。
但和這 9 個離美最近的人,讨論了一次關于美,好像他們感知裡的美反而不在視覺裡。
美是一種體面、自信,甚至包括克制、規劃、分寸感......
我很喜歡舞蹈老師@ 是雪球吖 說的一句話,美在一定程度上是你具有的力量的外顯。
因為敏感,能更清晰地感知到環境和情緒;因為成長,才學會忍耐、跟瑕疵共存;因為在乎内心穩定,所以要建立生活的秩序,時刻保持從容......
所以我看來,美是力量的外顯,也是我們内心欲望的映射。
每一次試圖靠近它的時候,你都在敲掉一點壁壘。然後離你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些。
——美在你身上,而不在你試圖找到它的地方。
以前我們來解讀美的時候,總是試圖用一些具象的形容詞去描述、形容、框定,但今天聽了這些最懂美的人的話,突然發現美并不止是純視覺的感知。
這本就是一個千人千面的概念,這一次,高端美容儀品牌雅萌YA-MAN和新世相一起,不下定義,隻做傳達,帶你看看千萬種美的含義和力量。
雅萌态度短片《美·自有定義》
雅萌邀請了三位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演員俞飛鴻、知名母嬰博主千惠以及皮膚學專家李嘉倫博士,推出态度短片《美·自有定義》,與「美」展開對話,包容、欣賞、見證美的萬千種力量!
我們尊重每個人對“美的定義”的探索,贊美每一個勇敢追求美的人。
“美”不是我們追逐的目的,而是每一步都執着向前的附贈。
撰稿:陳小睡
設計:葵子
責編: 挺挺
“美”的感受是個标志,它意味着我們邂逅了一種能夠體現我們理想中的優質生活的物質表現。
——阿蘭·德波頓,《幸福的建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