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各地多措并舉,通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新模式等舉措,提升糧油作物産量。
多措并舉 提升糧油作物産量
眼下,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的萬畝高粱迎來豐收,種植戶們正組織大型收割機及時進行搶收。今年當地推廣糯高粱新品種,同時加大新技術和大型農業機械的應用,高粱産量進一步提升。
滄州市吳橋縣徐家口村村民 黨吉領:今年的收成特别好,一個穗就有一斤多重,每畝地産量就有850多斤。
河南省民權縣的5000畝油莎豆進入豐收季。在人和鎮的種植基地裡,種植戶丁成龍正使用新引進的油莎豆收獲機進行機收作業。
民權縣人和鎮種植戶 丁成龍:今年畝産已經突破了800公斤,屬于是大豐收,今年的市場行情每斤市場價在四塊錢左右,每畝收入大約在五六千塊錢。
油莎豆是集糧、油、牧、飼于一體的新興綠色作物,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民權縣通過土地流轉,建成了規模化油莎豆種植基地,實行産、供、銷一體化經營,促進了農業增效。
民權縣人和鎮種植戶 丁成龍:我們可以把它做成酒、做成油、做成飲料,所以銷路這一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兩天,陝西榆林的谷子迎來收獲。作為傳統的旱作農業生産區,榆林市今年啟動建設48萬畝高效旱作節水項目區,采用土地深翻、滲水地膜、鋪設滴灌等旱作農業技術,畝均增産達100公斤以上。
農業農村綜合技術推廣站站長 任樹崗:畝節本增效達到1000元以上,通過今年高效旱作節水農業措施的實施,我們有效促進了我們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特色産業迎來收獲 助農持續增收
眼下,各地特色經濟作物也迎來收獲,成為助農增收的富民産業。
大孤山鎮上冊村是乳山市“大姜種植專業村”之一,村民丁景科今年種植了12畝大姜,眼下進入收獲季節,看着破土而出的金黃色大姜,他對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
乳山市大孤山鎮上冊村村民 丁景科:今年的大姜收成挺好的,畝産估計采一萬多斤吧,姜價今年也不錯,鮮姜在三塊左右。
為了提升産業優勢,當地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通過大力推廣綠色種植技術,實現了大姜種植面積和品質的雙提升。目前大姜種植已經成為當地增收緻富的重要産業。
在河北省河間市,4000多畝晚熟蘋果到了收獲期。利用光照條件好的優勢,當地推行綠色種植模式,蘋果的生長周期達到了150天,不僅口感脆甜,果汁也很豐富。
河間市興村村民 康虎建:今年我種了15畝地,總産量在12萬斤左右。今年價格挺好,大概收入在25萬到30萬左右。
江西省吉安市楊家嶺村的六萬株柑橘迎來了豐收。果農們正忙着采摘、裝筐。
吉安市八江鄉楊家嶺村果農 羅秀秀:到目前為止,采摘了5萬斤左右的橘子,還有5萬斤沒有采摘,一年的收益大概在10萬左右。
這兩年,楊家嶺村開發荒山種植果樹,把柑橘打造成了鄉村富民産業。經過農技人員的定期培訓,果農們已經熟練掌握了定植修剪、果樹滴灌、病蟲害防治、科學施肥等技術,進一步提升種植效益。
吉安市八江鄉鄉長 塗小勇:楊家嶺村的柑橘成為緻富果,還發展了楊梅、闆栗、枇杷等特色産業,群衆人均年增收2萬多元。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