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恢複排便時間的腸段這個與手術的方式和術後胃腸功能恢複的快慢,以及進食的早晚有直接關系。
先說手術方式的關系。
直腸癌手術最直接的區分就是是否是保留肛門的手術。保留肛門的手術,術後排便的時間一般是術後4-5天,一般 是先排氣,然後才有少量的排便。由于術後禁食,所以排便多數粘液性的稀便,除非術前腸道準備不好,有殘存較多大便,術後可能會早期(術後1-2天)排便。
直腸位于消化道末段,排便功能影響大
不保留肛門的手術,就是行乙狀結腸造口的手術。術後排便的時間一般也是等待腸道功能恢複,大概術後2-4天,類似保肛門手術。但是,由于做了造口,可以早期進食,所以排便一般比保肛門患者早1-3天。
結腸造口
還有就是低位保肛門,同時做了末段回腸的預防性造口。基本術後第2天就會通過造口排氣排便。
預防性末段回腸造口
再說胃腸功能恢複的快慢問題。
這個因人而異,一般說來術後早期下床活動,手術創傷小,患者合并手術并發症,比如出血/感染等問題,術後胃腸功能恢複快,腸蠕動增加後,可以促進排氣排便。但是,有部分是慢性便秘患者,尤其是結腸傳輸慢,術後即使早期下床活動,術後排便的時間可能大于一周,對于這部分患者,在術後5-7天,吻合口愈合沒有問題後,可以嘗試應用治療便秘的藥物或者緩瀉劑,幫助排便。或者應用開塞露或者甘油灌腸劑,促進排便,但是這種機械性操作需要在主治醫生的指導下進
争取早日下床活動
最後說進食的量和時間問題。
這和手術方式,及手術質量有一定的關系。說到手術質量,不僅僅是指醫生的手術水平的問題。還有患者的條件,比如腫瘤是否很大侵犯周圍髒器,增加手術創傷和難度,還有是否術前做過放化療或有嚴重的梗阻問題,這些都會導緻腸壁水腫和組織愈合能力下降。這些因素如果有的話,醫生一般會讓患者晚于一般的進食時間,這樣患者排便的時間要比一般情況長一些。
腹腔鏡直腸癌手術創傷小,術後恢複相對快
直腸癌術後的排便時間沒有固定标準,隻要患者沒有明顯的腹脹腹痛和發熱,隻要有排氣,腸道功能基本恢複,排便時間早一天晚兩天,沒有本質區别。但是,如果大于一周沒有排便,并且有腹脹等問題,要在積極檢查的基礎上,給與促進排便的相關治療。
直腸癌術後的便頻,腹瀉,疼痛等問題如何能恢複正常?前面說到是如何開始排便,但是說到完全恢複術前的正常排便,是有很大挑戰的。由于直腸手術勢必要切除大部分直腸和幾乎全部的直腸系膜,這會破壞正常的排便反射。正常排便是有大便刺激直腸黏膜的排便感受器,然後有傳入神經纖維上行到達大腦皮層,然後發出指令到控制排便的直腸及盆底肌肉,最終完成排便。
排便反射弧示意圖
但是,手術後黏膜感受器受到損傷,另外,吻合口會直接刺激黏膜,産生便意,并且不受控制,會有頻繁的去廁所的問題。還有可能出現腹瀉或便秘的問題。這些需要時間來恢複,同時需要應用藥物調理。直腸癌術後如果出現類似問題,一般會建議患者每晚睡前要溫水坐浴,經常練習提肛動作,增加肛門括約能力,控制排便。具體的恢複時間腸段不一,有的患者術後沒有明顯的不适,和術前變化不大,有的症狀很明顯,需要長達1-2年的時間去改善和恢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