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5 10:16:50

語言也有着時效性,不用強求一定要讀懂那些過時了的“梗”

文舒放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語言也有着時效性)1

再不看許知遠老師在《吐槽大會》上的視頻,都說不過去了。這些天來各大平台都是這個視頻和相關解讀,不看,仿佛會被時代抛下一大截。

看了,的确很好,妙語連珠。一時間,仿佛長期不被待見的知識分子又重新被賦予了某種光環——最起碼在怼人這件事上,知識分子還有那麼點用處。

不光看了視頻,還看了各種文字版的解讀。其中有幾個解讀的文章說,在應該會心一笑或者捧腹的地方,在座的觀衆裡響應者寥寥無幾,不知所雲。看來“這屆觀衆不行”,素質有待提高。

這話有失偏頗。

任何一種“梗”都具有時效性,也都要有相适應的語境。離開語境,語言什麼都不是。别說在如今海量信息時代,就是在互聯網時代之前,一個人再怎麼努力學習,用心讀書,也是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具有内涵的俏皮話,也就是現在所說的“get到你的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經典,用是否讀過這些經典來評判一個人或“一屆觀衆”“一屆讀者”是否具有相當的人文素質,在我看來,最起碼不全面。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語言也有着時效性)2

同樣是魯迅的文章,現在就很少有人說“竊書不算偷,讀書人的事情,你們知道什麼”了。就算有人說起,了解典出何處的人多半也不會笑,太陳舊。這就像最近有人發帖說最好不要用諧音梗,原因很簡單,再過一兩年,我們看現在充滿時效性的諧音,就會像現在看“886”“美眉”等早些年的網絡流行語一樣。

許知遠老師說:“我估計魯迅聽完,就想說兩句話,一句是髒話,另一句也是髒話。”這個梗,很明顯脫胎于“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這個梗非常妙,非常好。不過真的有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出處,甚至有專門的帖子來分析許知遠老師為什麼要這樣說,帖子洋洋灑灑,除了跟魯迅原文無關之外,什麼樣的理由都想到了。

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還不僅限于此)。但對于先生的作品,我們這一代人(包括我們的父輩和祖父輩)和現在年輕的一、兩代,了解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不管是任何一個“必讀經典”所以推薦的數目,對于任何一個時代的讀書人,乃至處于最頂端的那些人,我想也不可能完全都能讀完,熟爛于心。所謂必讀,這個也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你的必讀有可能是我的必棄。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語言也有着時效性)3

不光是書,包括其他藝術門類的作品,都是如此。

《大話西遊》首映的時候,我25歲,當年在西甯,看了首場。當我津津樂道這部影片有多好看,鼓動很多朋友去看了之後,那些看了影片的同齡人都說上了我的當,這部片子根本不值得一看。但那些小一輩的八零後,當年十五六歲的甚至更小一些的孩子卻喜歡得不得了。

那年我家孩子的大表姐在西甯最為著名的重點高中(之一)西甯五中讀高一,有一天她問我是否看了《大話西遊》?我連忙說看了,有點奇怪作為高中階段的孩子,難道也有空看電影?小姑娘說她的班主任推薦去看的,還專門給他們分析講解了這部影片。聽到這段話後,我幾乎淚下——她的班主任,年紀再小也應該和我同輩吧,我算是遇到了一個同齡人中也喜歡《大話西遊》的人。後來得知,她的班主任比我小三、四歲。時至今日,我仍将這位從未見過面的老師視為知己。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語言也有着時效性)4

據說周星馳在本世紀初到清華大學演講,剛進校門,一位女生大喊“星仔!”周星馳下意識地回複:“誰在喊我?”結果在場所有女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是紫霞啊!”這些女孩子,正是當年看《大話西遊》的那撥小觀衆。對于年長于她們的上一輩人,除我這樣打破“年齡界限”的人之外,絕大多數恐怕難于理解這一聲“我是紫霞”所蘊含的諸多心情:那裡面不光是對愛情的憧憬和向往。

同樣的《大話西遊》,時至今日“我是紫霞”還有着餘溫,而“曾經有一段愛情……我希望是一萬年”如果說出來,基本就是出土文物了。可見就是同一部經典也各有取舍。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語言也有着時效性)5

“降維打擊”現在幾乎用在各行各業,尤其在貌似最不沾邊的金融業亦被頻頻使用,甚至成了主場。另外,在勸一個人不要和垃圾人較真的時候,也會說對方首先會對你進行降維打擊,把你拉到和他一樣的水平,然後用他所擅長的手段來對付一臉懵的你。“降維打擊”用在這個地方,所有人都能明白是什麼意思,但我想應該還是有不少人不知道這個典故出自科幻小說《三體》,如果不用“降維打擊”而是來一句“給我一塊二向箔”,就會有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沒看過《三體》的人,不代表閱讀面窄,讀過《三體》也不意味着能用二向箔将所有的“梗”都進行降維處理。

當視頻中許知遠老師說:蘇格拉底走近亞裡士多德的房間,說出“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時——很多人會以為接下來的問題是他們将如何讨論(在這裡,暫且不管兩者之間究竟的師生關系)這句話,結果許知遠老師話鋒一轉,問:請問房間裡有多少個人?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語言也有着時效性)6

又有解讀的文章說這是許知遠老師在說嘉賓不配談論哲學,所以才話鋒一轉。吐槽大會也好,其他類似的節目也好,調侃、挖苦是被允許的,甚至說是節目的點睛之筆。許知遠老師是否有這樣的表述,仁者見仁。但以我們這個年齡來看,許老師的話鋒一轉,也是我們那個時代很著名的一個“梗”。

有一位心算大師,百萬數字内的加減乘除,根本不用思考,馬上給出答案。有一個挑戰者現場挑戰,他站起來說:有一列車進站,上來了781位旅客,457位旅客下車;然後到了下一站又有486位旅客下車,178位旅客上車……他越說越快,心算大師不無同情地對他說:您說完了嗎?

這位挑戰者說完最後一站上下車的旅客人數,然後看着心算大師說:我的問題是,這趟列車一共停靠了多少站?

心算大師徹底愣在那裡了。

我想,許知遠老師的“梗”脫胎于此。

在說出“一句是髒話,另一句還是髒話”之前,許知遠老師說那位吐槽對象如果對魯迅先生進行采訪,一定會問:故居是買的還是租的?沒錯,魯迅先生在上海一共有三處故居,有買有租,這是一種暗合,正好用來攻破調侃對象一貫使用的“房子是買的,還是租的”這句提問。

至于魯迅先生在上海的故居共有三處,有買有租對于我們普通人,知道或不知道同樣不是評判知識面寬窄的标準。

真的有人會20種語言嗎(語言也有着時效性)7

很多“梗”會随着時間發生變化,甚至出現意思完全相反的情況。比如“以夢為馬”“春風十裡”等等,這是語言的特征之一,即受限于本身。

我們是否有必要挖掘出所有背後的“真相”?完全沒必要,再說這也是一件不可能辦到的事情。就像有的專家沉溺于所謂的研究,對《詩經》中“求之不得,輾轉發側”考證出這位失戀的男子在床上轉了一圈半,這本身就是一個好笑至極的“梗”了。

當然,知恥而後勇,如果在别人會心一笑,而自己不知所雲的地方發現自己的不足,然後查詢到有關背景,完全掌握笑點在什麼地方,對于好學的人而言,這也是一種小确幸的事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