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一歌的産生,有一段頗為有趣的故事:1938年初的一天,詩人伊薩科夫斯基詩興如泉湧,不多時就寫下了八行(兩段)詩句,可是,要讓“站在峻峭的岸上”唱着歌的喀秋莎接着做什麼呢?詩人的思路卡住了,這首濤隻好暫置一旁。五月裡,作曲家勃蘭切爾見到詩人,向他索詞作曲,詩人想起這首未完之作,誦讀一遍,作曲家甚喜,囑詩人盡早完篇。又過了兩三個月,詩人仍舊未能交卷。在勃蘭切爾催促下,詩人寫出了五六種力案,作曲家選中了其中一個,填詞人譜。這支歌在國家輕音樂團的首次音樂會上演出後,立即被人們愛不釋“口”了。
詩人後來回憶道,在1938年,戰争的陰雲已逐漸籠罩,所以詩人在以後幾段歌詞中,把喀秋莎的愛情和保衛祖國的戰士聯系在一起了。
人們如此喜愛這支歌,喜愛喀秋莎這個名字。戰争期間,當蘇聯制造出一種新式火箭炮時,紅軍戰士就親切地稱它為“喀秋莎”。
為了保衛《喀秋莎》,曾有過一次閃電式的“戰鬥”:一天傍晚,某戰地炮火暫停,德軍士兵在戰壕裡放起了《喀秋莎》的唱片,放了一遍又一遍,幾個紅軍戰士跳起身來,說:不行,我們的《喀秋莎》,他們不配聽!于是,紅軍戰士迂回到敵人戰壕裡,迅雷不及掩耳地把那張唱片奪到自己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