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 城北?溧水,逆水而上解碼一個中小城市跨越式發展樣本,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溧水 城北?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溧水,逆水而上
解碼一個中小城市跨越式發展樣本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滋養着六朝古都南京,鮮為人知的是,溯源秦淮,逆水而上是溧水。雖有千年建縣史,但距離南京主城區50公裡的溧水區似乎給世人“偏居一隅”的印象,當地人也一度自嘲“沒什麼存在感”。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百舸争流,奮楫者先。近年來,一系列數據“刷新”人們對溧水的認知:地區生産總值距千億大關僅“一步之遙”;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列全省第一;連續兩年進入江蘇省高質量發展考核第一方陣……
創造條件、逆水而上,作為中小城市跨越式發展樣本,解碼溧水給人啟示。
小城謀巨變
“城市邊緣”崛起新支點
89歲的退休幹部沈璋大清楚地記得,剛到溧水履新時,走了幾條街也看不出城市的樣子,他好奇市中心在哪兒,同事卻告訴他,“你已經把溧水城區逛完了。”“馬路不平、電燈不明、理發不靈”,在沈璋大的印象中,此後數十年間,溧水的城市面貌都沒有太大改變。
年輕人亦有同感,鹽城人楊曉輝2008年跟随愛人從南京到溧水發展時,落差很大,“那時候溧水有工作沒生活,工廠周邊都是荒灘蘆葦,每到周末還要回南京消費,感覺這裡不是家。”
短短幾年光景,生活已從“一張白紙”變得“五彩斑斓”。溧水近年來用“繡花功夫”補齊城鄉規劃建設短闆,打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景觀,先後建成城市公園16座,構建起“3分鐘到社區綠地、5分鐘上健康綠道、10分鐘到城市公園”的花園城市。
城鄉面貌巨變,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極限運動館、秦淮源頭燈會、咪逗音樂節等不僅讓本地人周末有了去處,還成為外地人的“詩和遠方”。楊曉輝早已賣掉南京的房子,徹底在溧水安了家。
古城更新隻是表象,産業集聚和智造升級更讓城市充滿内生動力。從15年前确立“工業立縣”,到如今南京唯一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溧水錨定強産興城,注重高端前沿特色産業集聚,目前已形成新能源汽車、臨空、健康三大千億級産業地标。
從“制造”到“智造”,創維集團的發展與溧水同頻共振。創維紮根溧水十餘年,冰箱、洗衣機年産超600萬台,寬幅變溫、客廳冰吧等針對新消費需求的創新層出不窮,自主申報專利近百項。創維探索從傳統家電到新能源跨界,旗下開沃汽車跻身科技型初創企業,新能源首款量産車型已上市。“創維帶動100多家新能源上下遊企業集聚溧水,有望形成千億産值。”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說。
“初到溧水時,這裡還處于農業縣向工業縣轉型的起步階段,相較南京其他區域,像是被遺忘的鄉村。”黃宏生說,如今溧水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總讓他想起改革開放之初的深圳。
“十三五”期間,溧水地區生産總值接連跨越4個百億台階,達到911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近一倍,規上工業總産值增長12.4%,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從2015年的72位躍升至2019年的52位。
如今的溧水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郊縣”。在南京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中,溧水是南京南部片區的“新興增長極”。溧水區委書記薛鳳冠表示,在南京都市圈競合中,溧水要發揮南京向南輻射帶動的增壓作用,力争到“十四五”末,常住人口增長近一倍達到100萬人,邁入全國區縣前20名。
老城開新局
“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活力新城
城市發展,關鍵在人,這是所有城市的核心競争要素。“十三五”期間,溧水淨流入20萬人,年均增長10%,遠超長三角地區人口平均增速。一座有着1400多年建縣史的老城,一個受周邊大城市虹吸效應影響的區域,引人、留人靠什麼?圍繞“全生命周期”再造城市運行結構是溧水的秘訣。
築牢民生底線,擡高發展上限。天地之大,黎元為先。溧水每年80%以上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事業。“天空之境”石臼湖旁邊的村子裡,每天有專人為老人準備三菜一湯,60歲以上一餐5元,90歲以上免費。這樣的老年人助餐點在溧水有139個,遍及城鄉各個角落。再寒冷的天,老人們都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
溧水本地“90後”葛元成2013年回到家鄉工作時,城區沒有一家像樣的電影院,而最讓年輕人焦慮的是未來子女的教育問題。溧水通過引進醫療教育等優質公共資源,遊府西街小學、金陵中學、南京林業大學等9所名校(園)落戶。目前,溧水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省領先,群衆美好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全民健康”擦亮“全面小康”成色。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關注人從生到死、從現在到未來全生命周期訴求的健康體系正在溧水構築,讓全面小康經得起曆史和人民的檢驗。從兒童醫院到康複醫院,溧水聚集全生命周期的醫療資源,針對日益嚴峻的心理健康問題,打造“區級有資源、鎮街有平台、社區有服務”三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極限運動館、國家冰雪館、哈佛适老研究院等一批面向未來的健康産業和機構相繼落戶。
綠色發展共建共享激發“生态産能”。從生态建設到生态修複,再到生态産能,溧水創造性探索金山銀山到綠水青山的轉化路徑。為守護好秦淮源頭,溧水3年投入近50億元提升全域水環境,率先基本實現全域三類水。作為曾經的“化工重鎮”,溧水用壯士斷腕的決心退出所有化工企業,釋放的空間用于發展文旅和健康産業。“五一”小長假,溧水舉辦第九屆咪逗音樂節,數萬人在無想山下盡情高歌,這個隻有60萬常住人口的小城,5天時間全域迎來94.5萬客流。“溧水,來了才知好。”溧水區文旅局局長韋仁健表示,好山好水使得城市魅力不斷提升,讓人“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近郊展遠見
昔日“吊車尾”敢闖“無人區”
在南京周邊多個郊區縣中,很長一段時間内溧水都是“老幺”。然而觀察逆襲曆程,溧水勇闖“無人區”的城市抱負清晰可見。
一座沒有機場的城市,卻飛翔在空港産業的風口。在溧水空港核心區内,全國第二座機場大通關基地——南京溧水空港大通關基地忙碌又秩序井然。4月16日,蘇甯易購舉行首單出區儀式,這個江蘇電商巨頭終于有了省内的保稅倉。“以前貨運通關要兩天,現在縮短到兩小時,南京消費者有望喝上當天生産的澳洲牛奶。”南京空港領航發展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李曉霞介紹。
溧水緊鄰祿口國際機場,秦淮河大橋建成通車後,空港新城與機場的直線距離從半小時縮短至10分鐘。憑借區位優勢,溧水着力打造會展經濟和跨境直播電商産業,去年舉辦52場重大展會活動,被評為中國特色産業會展目的地。到2025年,溧水有望形成千億級臨空産業集群。
溧水目前正在建設江蘇省首家三甲康複醫院。投資數十億元的江蘇省康複醫院、南京市頤養中心等項目落子溧水,不僅在于其優良的生态底色和交通區位優勢,更在于對大健康産業的謀劃。2019年,溧水推出全國首個區縣級健康城市規劃《健康溧水2030規劃綱要》,到2025年健康産業産值預計将達到千億規模。
作為唯一的“健康江蘇實踐示範區”,溧水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統籌經濟社會發展,頂層設計“健康優先”、養成全民健康習慣、營造良好健康環境,構建“全區域、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體系。去年底,溧水與哈佛大學、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簽署協議,共同開展适老社會科技創新研究,在健康事業和健康産業領域展開前瞻性科研攻關。
溧水擁有全國僅有的四個國家級農高區之一,并超出了傳統農業範疇。作為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家級農高區,位于溧水白馬鎮的南京農高區定位“綠色智慧農業”,有别于其他農高區與土地綁定緊密的作物農業。白馬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楊兵介紹,未來農高區将以生物農業為主導産業,協同推進農産品特色加工、農業智能裝備制造、農業科技服務業發展,建立規模化種植示範基地等先進技術和生産模式示範體系,努力創造出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瞄準産業前沿,南京農高區與江南大學合作創建“國家健康食品智能制造技術創新中心”,開展人造肉、人造奶等前沿領域的未來食品關鍵技術研發和産業化。
後發可先至
“無所不想”成就“無限遐想”
溧水城南有一座無想山,“無想”本是“無相”,在老百姓口耳相傳中被解讀為“心無所想”。很長一段時期,山腳下的溧水,一如這座山名默默無聞。
近年來,人們驚歎于無想山的變化:曾經的荒山野嶺已步道通幽,山間民宿如雨後春筍,咪逗音樂節、草莓馬拉松活力湧動。變化更大的是溧水,六大試驗示範區同步推進建設,涵蓋産業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融合發展等多個方面。
認清自身禀賦,創造性貫徹新發展理念。“無所不想,方有無限遐想”,這是新時代溧水人對“無想”的全新解讀,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溧水密碼”。
“貫徹新發展理念,絕非一時一地,必須是全方位、全領域,才能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溧水區委書記薛鳳冠說,在此進程中,溧水始終堅持三個原則。
一是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早在2019年6月,溧水就邀請頂級專家團隊謀劃“十四五”,制定中長期規劃。“想明白的事情一天不能等,沒想明白的事情一定不能動,絕不在規劃不清的路徑上盲目發力,要保持定力、謀定後動。”
二是質量比數量更重要。發展不單是數量的增長,更是新發展理念下的高質量增長。在資源配置過程中,注重智力資源的招引,浙溧研究院、未來食品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集聚,培育新興産業發展動能。
三是動力比速度更重要。在全國尋找“最強對手”:把杭州餘杭區作為總标杆,創新學佛山順德、協調學蘇州昆山、綠色學湖州安吉、共享學無錫江陰,找準差距、力求超越。溧水區委研究室主任李俠認為,這種對标并非盲目,而在科學性和可比性基礎上設定需要“跳起來夠一夠”的目标,自加最大壓力,才能激發最強動力。
幹部狀态全面迸發,人人用身影指揮而非聲音指揮。溧水提出“五不”精神,幹事創業不問西東、工作推進不遺餘力、招商引資不留餘地、綠色發展不留遺憾、擔當作為不留退路。政治生态和幹部狀态的變化,帶來營商環境和城市氣質的轉變,各類人群競相貢獻才智建設新溧水。
芮詠梅是其中的佼佼者。溧水快速發展,讓這個從三張餐桌起步的創業者有了更多想法,也變得更愛“折騰”:從打造“初生蛋”特色農産品,到試水電商直播,甚至還把特色菜做成了地方非遺。2020年,溧水新增企業4286家,創曆史新高,新登記第三産業企業占比達到近50%,新舊動能轉換趨勢顯著。
營商環境優化,創新沃土成為“造夢空間”。符合條件的外來大學生可獲10萬元購房補貼,創業大學生最高可獲50萬元無償資助……近年來,溧水不斷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招引人才。
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帶着夢想來到溧水,北航交通與工程學院原院長鄧偉文教授就是其中一員。“汽車是應用領域,關鍵技術在零部件,雖然汽車産業轟轟烈烈,但掀開蓋子,核心技術幾乎都在國外。”鄧偉文說,不再被“卡脖子”,就是他創業的初心,也是他們這代汽車創業者的使命和夢想。2019年,鄧偉文帶領團隊紮根溧水,經過2年的技術攻關沉澱,其生産的新能源汽車線控踏闆即将量産,向着夢想邁出了堅實步伐。
“沒有什麼風水輪流轉,機遇不是等來的,而是拼來的。”薛鳳冠說,溧水當前正處于“可上可下、不上則下”的關鍵階段,機遇窗口期稍縱即逝,決不能有等一等的想法、歇一歇的念頭、看一看的動搖,仍要全力以赴、奮力拼搶,努力實現換道超車、後發先至。(記者劉亢、淩軍輝、楊丁淼、沈汝發)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