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梅風景線

黃梅風景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17:16:20

黃梅風景線(黃梅話說說株)1

成行成路的秧

夏季悄然來臨,照例插秧的日子不遠了。早先實行兩季一油的時候,秧是要插,油菜要栽。不像現在,水稻撒播就可以,方便省事。油菜也有籽播的方式。撒播的情況下,“株”、“行”、“路”的概念就不存在了。對于不曾從事農業生産而長期在外工作的新生代,将來恐怕連本土方言都講不正确,寫不正确。因此,記錄下來,以飨有志于鄉音研究的朋友們。

植物生産上,需要移栽定植的作物,必須要有一定的株行距。太密則無足夠生長空間,地力也供養不了。太疏則産量不高,效益明顯下滑。然後,在黃梅口語中,并沒有與普通話株行(zhu hang)讀音一緻的詞語。猛然間,我找到了規律,欣喜萬分。株行兩字,在黃梅方言中依然存在,确實讀音與普通話相差較大,以至于人們誤認為是土話。

株,普通話讀作zhu,黃梅方言老話讀作zou與“鄒”的讀音相同。普通話韻母u,在黃梅方言中有很多讀作ou,如路(lu-lou)、陸(lu-lou)、兔(tu-tou)、楚(chu-cou)、賭(du-dou)、足(zu-zou)、竹(zhu-zou)、築(zhu-zou)、浮(fu-fou)等。按語音規律,黃梅方言zou的标準字應該是株,而很多人則寫作“蔸”,韻母與普通話韻母完全一緻,聲母卻完全不同。普通話聲母d與黃梅方言聲母z的對應規律不是很明顯。

蔸的釋義為:1、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莖;2、相當于“棵”或“叢”。比如:黃梅方言詞“樹蔸”用蔸是無疑的,适用于釋義第一條;“芭茅蔸”、“一蔸芭茅”用蔸也是正确的,因為芭茅是叢生的,适用于釋義第二條。

黃梅風景線(黃梅話說說株)2

樹蔸

株的釋義為:1、植物露在地面上的莖和根;2、成長的植物體;3.量詞。釋義第一條在黃梅方言中有“樹株(xu zou)”,其含義與樹蔸相似,成語“守株待兔”中株的含義則與黃梅方言樹株(xu zou)相同。株,在此處通俗的講,是指帶根的樹樁。黃梅人則習慣稱之為樹蔸,與樹株含混難分。釋義第二條在黃梅方言中有“脫株”、“絕株”等,指某株禾苗死亡,導緻土地斑秃,後又引申為罵人的話。釋義第三條在黃梅方言中有“一株苕”、“一株辣椒”、“一株禾”等,此處株(zou)則是量詞,無歧義。

黃梅風景線(黃梅話說說株)3

一株苕

株是指植物某部位或個體,而群體則常用“行”、“排”、“路”。黃梅方言中,常用“行是行、路是路”或“排是排、路是路”,基本不用“行是行、排是排”。照這樣看,排與行的意思應是相同的,是指橫向的排列,而“路”應該是指縱向的排列。可能由于時代的發展,外來語音引起了黃梅方言變化,“行”則當前的黃梅話中存在“hang”、“huang”兩種讀音。黃梅老話應該是講huang,其讀音如普通話的“黃”。“行”在黃梅方言中,也有行間的意思。比如“我打算在棉花行(huang)頭裡種兩株(zou)瓜”。“頭裡”是黃梅方言倒裝詞,普通話是“裡頭”,另文贅述。“排”的讀音,與普通話讀音基本無區别,不贅述。“路”,則讀作“lou”,現在還常用,容易理解,也不贅述。

敬請有志于方言研究的朋友關注,對黃梅方言感興趣的朋友,敬請收藏、轉發,一并緻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