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不能老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從17年前的SARS,到眼下的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的重演,無疑讓公衆對濫食野味可謂痛心疾首。
而為了避免再次“禍從口入”,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衆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決定明确規定:
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态、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
簡單的說,就是除了家畜家禽類外,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都不能食用了,即便人工養的也不行。
(圖片來源:圖蟲)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動物保護法學家常紀文進一步解讀稱,“對于陸生動物,現在隻能吃家禽家畜,比如豬、牛、羊、雞、鴨、鵝、家兔等,甚至估計像螞蚱、蝗蟲、野鴿子等都不允許吃了。”
新規的出台,相信很多人都舉雙手贊同。
要知道眼下的疫情,就是源于某些人濫食野生動物的習慣。
結果大家都跟着買單,生活、工作的節奏被徹底打亂不說,甚至還有人被病毒奪去了生命。
但常副所長提到的“蝗蟲也不能吃了”,估計依舊讓大家很是意外。
畢竟前不久吃貨們還準備去消滅沙漠蝗的……
(一)
蝗蟲很小,當人類對付一隻蝗蟲時,那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可當它聚集起來的時候,帶給人類的災難卻是驚人的。
近段時間,沙漠蝗蟲就正在肆虐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一些地方受災嚴重,導緻大面積農作物減産或絕收。
這些蝗群離我國邊境線可謂隻有一步之遙。
對此,盡管印度政府已宣稱當前蝗災基本結束,目前僅西部拉賈斯坦邦部分地區仍有少數蝗蟲聚集。
但其仍發布預警稱,今年6月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蝗災。
至于巴基斯坦,2月24日,中國政府也派出由中國頂尖治蝗專家組成的中國蝗災防治工作組,前往卡拉奇進行實地考察,商讨治蝗對策和支援方案。
(圖片來源:圖蟲)
然而,我國公衆卻自始至終都沒對這次蝗災感到恐慌。
這一方面歸功于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度,讓其成了中國和印巴蝗災之間一道“天然屏障”。
而另一方面,我國在治理蝗災方面積累了很多的經驗。除了直接噴灑農藥外,更嘗試啟用了雞鴨鳥等多種生物結合防治的方法。
此外,還有一些人覺得中國吃貨衆多,沙漠蝗要是真飛來了,大不了把它們送去餐桌就完事了。
畢竟在很多地方,油炸蝗蟲是一道傳統的風味小吃。
在某些吃貨眼裡,蝗蟲又稱“飛蝦”,味道甚至勝過了麻辣小龍蝦。
(圖片來源:圖蟲)
蝗蟲據說還能治病。據《本草綱目》記載,蝗蟲單用或配藥使用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如咳嗽、氣短、破傷風、急慢驚風、高血壓等。
(二)
那麼常副所長為啥點名表示新規出台後,甚至是蝗蟲也不許吃了呢?
首先,蝗蟲大概率不會攜帶病毒。
因為蝗蟲是昆蟲類,而即使攜帶了病毒,也很難出現跨不同綱物種傳播。
但這依舊不意味着蝗蟲可以放心任意的吃。
要知道,平日裡大家吃的烤蝗蟲,要麼是人工養殖的,要麼是野外散居的。
這種吃了,隻能說是大概率不會出事。
對此專家就表示,對過敏體質者來說,蝗蟲是一種異體蛋白,是常見的過敏原,可導緻多種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紫癜、過敏性哮喘、過敏性休克、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等。
蝗蟲還帶有寄生蟲,尤其是鐵線蟲,雖說通過高溫加熱後,線蟲難以存活,但萬一食用到了活體線蟲或者蟲卵,那麼就麻煩了。
再者食用的蝗蟲,一旦攝入的人噴灑的農藥,那麼農藥會在體内有殘留,并通過食用轉移到人體内。
之前就有不少報道,提到了食用蝗蟲導緻的中毒的案例。
而蝗蟲可怕的地方還在于成群後的蝗群。
研究表明,群居型蝗蟲會大量釋放揮發性化合物苯乙腈,一旦它們在遭到攻擊時就會立即将苯乙腈轉化為劇毒化合物氫氰酸。對比之下,散居型蝗蟲則幾乎不合成苯乙腈的。
也就是說,蝗蟲一旦形成蝗群,更是不能被食用,否則将對身體健康産生不可預測的影響。
綜上,為了安全起見,蝗蟲還是别吃為妙。
即便是要補充蛋白質,也可以用其它替代的食物來滿足需求,不一定非要去吃蝗蟲。
(三)
過往的太多教訓,早已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
人類不是世界的主宰,不是所有能捉到的都能将其視為盤中餐。
因為我們無法預知吃了它們,會給人類帶來什麼意想不到的災難。
而面對這一切,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嘴。
這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