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際海權争奪史

國際海權争奪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04:33:52

古代希臘世界是一個由海洋定義的“碎片化”地區,這裡的“碎片化”無論在政治形态還是地理形态上都說得通:各個城邦的政體各不相同,先後出現了一兩百種政治制度,堪稱人類史上的政體實驗室;在希臘城邦的領土版圖上,往往都是半島與群島,彼此之間橫亘着山脈、地峽、海峽乃至寬闊的海洋。如果加上城邦殖民地的話,希臘世界可以遠至西西裡,甚至黑海北岸(比如最近屢屢登上頭條的烏克蘭城市馬裡烏波爾,就是“希臘化”的産物 )。

古希臘世界在政治與地理上的“碎片化”也是相互塑造的:地理條件讓希臘難以形成東方式的中央集權帝國,從而在政治上城邦林立;而城邦之間的制度競賽與經濟軍事競争,也推動它們将觸角伸向東地中海的各個角落,建立了一塊塊殖民地,推廣各自的制度文明。因之,希臘各城邦在共享希臘文明母題的同時,也都發展出了自身的立國神話與宏大叙事。在希臘神話的各個子題裡,總少不了各個城邦的神秘叙事。

海神的賜予

希臘本土西北的科孚島,就是古代希臘世界在政治與地理上“碎片化”的寫照。這裡是現代希臘國家西北極邊盡限的所在,也是古代希臘向外殖民開拓最早踏足的據點。根據希臘神話的傳說,科孚島的誕生是一段離奇的犯罪實錄:海神波塞冬愛上了河神阿索波斯之女克基拉(Korkyla),于是施展法術誘拐了這名美麗少女,将她帶到了希臘世界西北邊緣一座渺無人迹的島嶼,還生下了一個名叫費阿克斯(Phaiax)的孩子。小島遂以“克基拉”之名傳世(後被稱為科孚島)。

國際海權争奪史(海權與陸權之間的科孚島)1

科孚島上的舊堡壘, 于公元6世紀拜占庭人統治下開始修建,後來在的占領下進一步改善和加固了結構, 用以抵抗土耳其人的侵擾。科孚島上還有一座建于16—17世紀的新堡壘。這一東一西兩座堡壘曾以城牆相連,保護着島上的城鎮。

克基拉島真實的曆史,也與神話傳說頗有參差之感。這裡原先是科林斯人建立的外島殖民地,堪稱東地中海“希臘化”初期的成果。對于後來東地中海地區的希臘世界“邊疆”而言,克基拉島宛如内地;而對古希臘核心區域而言,克基拉島又是邊疆的起點。

即便是與愛琴海上散落的那些島嶼相比,克基拉島也并非寂寂小輩。這座島嶼長達64公裡,面積有580平方公裡,已經快趕得上新加坡了 。它是希臘世界通往亞平甯半島的跳闆:科林斯人從公元前8世紀開始,就以克基拉島為基地出發,跨越奧特朗托海峽進入意大利的“靴跟”,在那裡建立了一系列歸屬“大希臘”的殖民地。殖民地與母邦之間、殖民地與殖民地之間的合縱連橫,最終決定性地改變了古希臘曆史。

古希臘衰落的起點

英國前首相内維爾·張伯倫在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危機期間的廣播講話,至今都是對二戰戰前西方綏靖政策的絕佳注腳:“這是多麼可怕、超現實又讓人吃驚的事情,我們竟會挖掘戰壕、試戴毒氣面罩,起因僅僅是在一個遙遠國度、我們對其一無所知的人們之間的争吵。”

是否要為遠方的小國盟友賭上大國的國運,或者說是否要堅決為了遠方的小事捍衛大國的信譽,這個綏靖還是對抗的難題從古希臘至今就沒有停歇過。但以後見之明的眼光來看,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那場始于克基拉島的政治危機竟而引發了一場蔓延古希臘世界的大型軍事災難,這對雅典與斯巴達兩強而言都是得不償失的糟糕決策。

公元前436年,臨近克基拉島的殖民城邦埃比達姆諾斯(位于今天的阿爾巴尼亞境内)發生了内戰。城邦的民主派将貴族派驅逐,但面臨貴族派的反攻倒算。于是埃比達姆諾斯向克基拉求援,但遭到了奉行孤立政策的克基拉的拒絕。克基拉是科林斯創建的殖民地,埃比達姆諾斯又是克基拉創建的殖民地,但此時的克基拉已經與科林斯水火不容,于是埃比達姆諾斯隻得向科林斯求援。

國際海權争奪史(海權與陸權之間的科孚島)2

1700年的科孚島。

科林斯開始從陸路向埃比達姆諾斯派遣駐軍,意在奪回失落已久的西北霸權。克基拉人也寸土不讓,雙方之間展開了複雜的軍事外交攻勢,最終各自找到了超級強權作為各自的靠山:克基拉人選擇了雅典,科林斯人投向了斯巴達。這是希臘世界陸權與海權的最終攤牌:克基拉擁有僅次于雅典的海軍力量,科林斯則是一度堪與斯巴達比肩的陸上強國。對于雅典與斯巴達而言,他們決不能容忍克基拉或是科林斯任何一方落入對方的勢力範圍。最終,希臘世界西北角的一點火星,引爆了長達27年的伯羅奔尼撒戰争。雅典與斯巴達兩大超級強權都在這場毀滅性的戰争裡筋疲力盡,落敗的雅典從此一蹶不振,斯巴達的霸權地位也未能持久。古希臘不可逆轉地衰落下去,并将西方文明的接力棒交給了羅馬。

西方在東方的前哨堡壘

科孚島的輪廓酷似一把鐮刀,又有些相仿亞平甯半島。曆史似乎是對這樁巧合的最好注解: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科孚島是拜占庭帝國防禦西來入侵的前沿據點,後來則榮膺“西方文明抵禦東方帝國的前哨堡壘”。在羅馬取代希臘以後,克基拉島一直處在羅馬的統治之下,屋大維還曾以該島為基地對抗安東尼。也正是在羅馬統治時期,克基拉島的名字慢慢變成了“科孚島”。原因是在公元551年,如潮水般湧入的蠻族在席卷羅馬之際也把戰火燒到了克基拉島。東哥特人将島嶼搶掠一空,摧毀了位于島嶼南部的老城。蠻族撤退之後,羅馬人将克基拉島的中心挪到了島嶼之北的山岩之間以便防守,從此克基拉島便以“山頂之城”(city on the peak)聞名,“科孚”(Korypho,後轉寫為Corfu)取代了舊有的姓名。

東西羅馬分裂之後的近千年時間裡,拜占庭帝國牢牢掌控着這座島嶼。依托希臘與小亞細亞的主體領土,拜占庭人先後擊退了薩拉森人、諾曼人與意大利人對該島的侵占。但曆史的吊詭在于,正是在拜占庭帝國的末期,科孚島的地位悄然從“東方的前線”變成了“西方的前線”,這得益于那個海洋帝國——威尼斯的崛起。

國際海權争奪史(海權與陸權之間的科孚島)3

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的科孚老城。

中世紀的“财富之城”威尼斯事實上是人類史上第一個饒具“近現代”意義的海洋帝國。這個千年共和國以航海與商貿起家,以藩屬身份托庇于拜占庭帝國名下,卻漸漸成為拜占庭帝國最為倚重的外援(雇傭兵)。威尼斯的武裝商人在中世紀橫行地中海世界,幫助拜占庭抵禦來犯之敵,換取貿易與通行的優惠待遇,兩者之間的關系也重演了古希臘的一幕:威尼斯反客為主,不但在一次十字軍東征中洗劫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也逐漸取代了古老帝國的殘存軀殼,從一個遙遠的共和城邦,變成了實至名歸的“八分之三羅馬帝國”。

處在亞得裡亞海與東地中海之間咽喉要道的科孚島,順理成章地逐漸成為治下的領土,時間甚至早于君士坦丁堡淪陷。科孚島也正是在威尼斯共和國統治的400年裡,迅速生長為一座令人望而生畏的“堡壘之島”,也赢得了“我們的大門”的美名。在那個威尼斯霸權縱橫地中海的時代,亞得裡亞海完全成為共和國的内海,科孚島就是威尼斯海軍邁出内海、走向東地中海的門戶與中轉站。這裡青翠多山、降雨充沛,成為威尼斯海軍控扼東地中海的指揮中心與中轉站。威尼斯法律規定,凡是路經于此的威尼斯船隻都要強制在此停靠4個小時交換信息;每次有船隻返航通過愛奧尼亞海、看見科孚島時,水手們都會興奮激動起來,因為這代表着亞得裡亞海快要到了、已經回家了。

國際海權争奪史(海權與陸權之間的科孚島)4

科孚島今天已是歐洲的度假旅遊勝地。

而在拜占庭的最後一抹餘晖逝去之後,威尼斯就不得不直面東方強大的奧斯曼帝國了。雙方時斷時續的戰争持續了300多年(1396—1718年)。科孚島的地位也搖身一變,從拜占庭帝國對抗西方蠻族的前線,化為威尼斯與西方世界抵禦東方帝國的堡壘。極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對科孚島發動了數次龐大的圍攻,光是在16世紀就有3次(1537年、1571年、1573年),這其中又以1571年的激戰最具标志性意義:彼時的奧斯曼帝國氣勢逼人,強大的海軍已經攻下了塞浦路斯的威尼斯領地,然後揚帆西舉圍攻科孚島并一舉得手,在島上大肆劫掠了11天才起航回程。

面對兵鋒正盛的土耳其人,西歐國家不得不先放下成見,組織了一支聯合海軍正面迎敵,雙方在科孚島以南的希臘海岸決戰,這就是史上著名的勒班托海戰。“神聖同盟”在這場慘烈的海戰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幾乎永久性地挫敗了奧斯曼土耳其的海上擴張勢頭。1716年土耳其人最後一次圍攻科孚島也歸于失敗,這場勝利再次奠定了科孚島“西方拉丁世界東方前哨堡壘”的威名。

曆史并未簡單重複,而是在一次次押韻:科孚島再次成為陸權與海權之間的對抗前沿,它的歸屬也延續了“向西”的趨勢。日漸衰落的威尼斯還是丢掉了塞浦路斯(1570年)、克裡特島(1669年)與愛琴海剩餘島嶼(1715年),新興的西歐強權則在冉冉升起。1797年,那個叫拿破侖·波拿巴的男人消滅了威尼斯共和國,将科孚島先後納入了法國與奧地利兩個歐陸強權的懷抱。拿破侖帝國覆滅之後,接管科孚島的又變成了英國人。

國際海權争奪史(海權與陸權之間的科孚島)5

希臘複生與文明存育

19世紀的科孚島回到了海權國家的手中,也幸運地成了現代希臘的複興基地。1824年,英國人在島上建立了愛奧尼亞學院,重新教授希臘語與古典文明;英國人還在19世紀20年代鼎力支持了希臘革命,成功幫助現代希臘複國。巧合的是,希臘複國後的第一任總統愛奧尼斯·卡波季斯迪亞斯正是科孚島生人。1864年的《倫敦條約》,正式将科孚島交還給了現代希臘。

英國的崛起對現代希臘具備标志性與實質性的雙重意義,這個近代無可争議的第一海權強國重振了古希臘雅典海權制度的美名,讓“勢利”的世人将長期以來理想中的古典文明範型從古羅馬再度轉回到古希臘,身為海權與陸權争戰2000多年的前沿陣地,科孚島的英屬與現代希臘的複國具備了某種歸結性的意義,堪稱對2000年前那場伯羅奔尼撒戰争敗者的遙遠緻敬。

20世紀那兩場災難性的世界大戰又讓科孚島兩度淪為陸權大國的屬地(法西斯意大利與納粹德國),1944年10月14日英軍再次收複科孚島,才為陸權海權漫長的争奪畫上了最後句号。重新回到希臘懷抱的科孚島,今天已是歐洲的度假旅遊勝地。島上寫滿了無數國家與不同文明留下的濃重痕迹。從赫拉神廟到拜占庭教堂,從的城堡到茜茜公主的阿基裡斯宮,從愛奧尼亞學院到亞洲藝術博物館,複雜多元的科孚島留下了層次豐富而又多元細膩的精神物質文化遺産,就像島上的著名原住民——科孚島蝴蝶一樣色彩斑斓,變幻莫測。身為海權與陸權的交界點,科孚島不僅定義了那場綿延近30年的伯羅奔尼撒戰争,也寫滿了2000年來西方文明進退沉浮的曆史痕迹。

國際海權争奪史(海權與陸權之間的科孚島)6

複雜多元的科孚島留下了層次豐富而又多元細膩的精神物質文化遺産,就像島上的著名原住民——科孚島的蝴蝶一樣色彩斑斓,變幻莫測。

英劇《德雷爾一家》借助主角之口禮贊了科孚島,這也是西方世界對這座清新明快小島的深情敬意:

小島的魔法如花粉般附着在我們身上,每天都有那種安詳靜谧、光陰止步的感覺,讓你希望那一天永遠不要結束。不過等到每個夜晚的黑皮蛻去,新的一天又會在前面等着我們,光滑而缤紛,仿佛一幅兒童畫,帶着一絲不真實感。

本文載于《世界博覽》雜志2022年第13期

責編:劉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