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家庭關系中,已婚男子在習慣上把妻子的父親稱為“丈人”、“老丈人”、“嶽父”、“泰山”,把妻子的母親稱為“丈母”、“丈母娘”、“嶽母”。可是“泰水”,這種稱呼,你可能第一次聽說!“丈人”、“老丈人”、“嶽父”、“泰山”的稱呼,起源于何時,有兩個版本。
泰山日出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創,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僅為配合叙事之用,感謝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先說第一個版本,起源于三國時期的說法。依據是陳壽在其《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裡曾經提到“獻帝舅車騎将軍董承”,實際情況是,董承是獻帝劉協的表叔,董承卻把女兒嫁給劉協做了“貴人”,這在當時被譽為是親上加親。東晉時期史學家裴松之在其《三國志注》中對這件事情是這樣解釋的:“(董承)于獻帝為丈人,蓋古無丈人之名,故謂之舅也。”因為在魏晉以前,妻子的父親是被叫做“舅”或者“婦翁”的。
陳壽著三國志
其次看第二個版本,始于唐代的說法。曆史依據是唐朝文學家柳宗元在其《祭楊憑詹事文》中寫道:“子婿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靈。”宋朝朱翌撰寫的《猗覺寮雜記》和莊綽撰寫的《雞肋編》都以柳宗元的說法為證據,認為丈人的稱呼開始于此。
唐代柳宗元像
其實,在唐代以前,“丈人”一詞是對老年人和長輩的尊稱,自然也包括妻子的父親在内,但并不僅僅是指妻子的父親。《論語﹒微子)中有這樣的記述:“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古代耘田用的竹器,讀diào或者tiáo)”,這個“丈人”則指老漢。漢代王充在《論衡﹒氣壽》中說:“名男子為丈夫,尊公妪(yù)為丈人。”這裡把老年婦女也尊稱作“丈人”。漢代樂府詩《病婦行》則有“病婦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這裡的“丈人”則是病婦對其丈夫的稱呼。同樣,那時候“丈母”一詞也是對長輩婦女的尊稱,并不專指妻子的母親。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丈人”“丈母"成為妻子父母的專用稱謂了呢?“嶽父”、“嶽母”的稱呼又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還有“泰山”和“泰水”,又是怎麼回事?
唐玄宗像
據說,這事和唐玄宗時期的宰相張說有關。唐玄宗到泰山封禅(chán),封張說擔任封禅使。張說則“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借機把自己女婿的官職連升了四級,人們便議論張說是女婿的“泰山”雲雲。從那時開始,人們開始稱呼妻子的父親為“泰山”。
五嶽獨尊
另外,因為泰山又稱東嶽,是“五嶽之首”,所以又轉而把妻子的父親稱作“嶽”、“嶽翁”、“嶽父”、“嶽丈”等。妻母則稱作“嶽母”。再則,又因為泰山頂上有丈人峰,所以從此“丈人”一詞也由泛指老年男性變為對妻父的專稱了。既然丈人成了妻父的專稱,丈母也就随着成了妻母的專稱。在一些書面文獻中,則把妻母稱作“泰水”,以此和“泰山”相對應。
感謝閱讀!
嚴正聲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嚴禁以任何形式搬運、抄襲、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權所有,如有侵權,一經發現,必将追究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