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克思主義術語中,無産階級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兩個主要階級之一(另一個是資産階級)。無産階級指被剝奪生産資料而不得不向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以求生存的工人和其他低收入集團。這一術語來源于拉丁文。在古羅馬,它表示除子女外一無所有的階級(無産者)。
雖然在英語中這一術語早在1663年就已出現,但它的現代含義卻是馬克思1844年在《德法年鑒》中首次确定的。
被壓迫的無産階級是一個國際性的階級,因為無論在哪個國家無産階級都具有同樣的利益(無産階級國際主義)。由于無産階級的人數衆多、組織性和戰鬥性強,經典馬克思主義思想家認為它是真正的革命階級,肩負着使人類進入理想社會的曆史使命。
随着資本主義興起,後來,大量農民失去土地等生産資料,成為一無所有的無産者。這些人也被稱為proletariat。但他們已與古羅馬時代的proletariat有着根本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是:他們不是社會的寄生者,而是社會的勞動者;不是剝削者,而是被剝削者;不是社會的負擔和累贅,而是新生産力新生産關系的代表。但他們不占有任何生産資料,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為生。所以在馬克思主義的文獻中,當為了強調他們受壓迫受剝削時,往往使用“無産者、無産階級”的字眼,而當為了強調他們是社會财富的創造者和未來新社會的建立者時,曆史就更多地使用“工人階級”(working class)一詞。
後來的列甯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并與俄國革命相結合形成列甯主義。 列甯(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1918年8月30日,列甯在莫斯科河南岸區工廠群衆大會上發表講話,離開工廠時遭社會革命黨恐怖分子範.卡普蘭槍擊受重傷,雖然保住了性命,但列甯的身體從此開始惡化。列甯在晚年得了腦溢血,1924年1月21日,列甯不幸與世長辭,終年54歲。
在列甯領導的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50周年的紀念日(1918——1968),遠在千裡之外的中國上海制作了這枚紀念章,以示紀念。 這枚紀念章正面圖案為一面紅旗高高飄揚,旗下鑄列甯側臉半身像,像下有文字:列甯 無産者革命的導師,背面有銘文:列甯五十周年 上海
如今在俄羅斯,雖然沒有了“列甯格勒”的名字,許多列甯大型雕塑被推倒,但人民仍然在懷念列甯,他在六十歲以上的人群中享有的聲望最高。列甯的主要功績是創建布爾什維克政黨、領導偉大的十月革命、締造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馬克思主義,他也因此被全世界的共産主義者認同為“國際無産階級革命的偉大導師和精神領袖”。
中國無産階級的産生在19世紀四五十年代,外國商人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辦了一批船塢和工廠。這些外商企業,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剝削中國廣大勞動人民。這樣,中國無産階級就先于中國資産階級在外商企業裡誕生了。
19世紀40年代,英國商人在香港創辦了阿白丁船塢。英國商人在上海創辦了墨海書館。美國長老會在澳門設立花華聖經書房。這些外商企業的工人,都是從中國破産的農民和手工業者裡雇來的,他們成為中國第一批工業無産者。 随後,在洋務派和民族資産階級創辦的廠礦裡,也産生了中國無産階級,到1894年約有10萬多人。中國無産階級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比較集中,除礦工外,基本上集中于沿海和長江流域各通商口岸。上海最多,其次是廣州及其附近地區。工人集中于大城市與大中型企業,對于宣傳、組織工人進行鬥争是有利的。中國無産階級主要來源于破産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它是中國新生産力的代表。
到了現代,世界上出現了工人階級掌握政權的社會主義國家,主要生産資料已經收歸代表全體勞動者的社會主義國家所有。這時,至少社會上的絕大部分人已無私人的生産資料了。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普通勞動者,都靠工資生活,但卻不能說這些人仍然是“無産者”或“無産階級”,因為在法律上,他們也是國有财産的所有者和“股東”。因此, 在包括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和法律中,已不再稱工薪階層為“無産者”或“無産階級”。
注意:
這裡說的“無産者”的“産”指的是生産資料,而非私有财産。
“無産”是指無生産資料。
所謂“無産者”,是“無資産者”,而非“無财産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