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子道德經對普通百姓的意義

老子道德經對普通百姓的意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10 23:55:34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01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争議最多的是‘沖’這個字的意思,有人說是‘虛’的意思,與“盈”相對,所以有‘沖虛’的說法。說是‘虛’可以,但是如果說與“盈”相對就錯了。道是本源,是一,沒有二,沒有虛與盈、善與惡、是與非的對立分别。道隻有在用的時候才會生出二、生出三、生出萬物。

老子道德經對普通百姓的意義(道德經老子為什麼要讓大家)1

南懷瑾:《老子他說》中解釋‘沖’的是意思是“中”,用中而不執其兩端,無過與不及的意思。而‘道’的本體就是‘未發之中’,沒有兩端的分别,所以解釋為‘中’是比較合理的。

且呂祖解道德經心法中說到:“沖而用之,到沖的地步,才叫做和。”意思是說到了用‘沖’的地步就是‘和’了。

我們都知道《中庸》裡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是“未發之中”,未發就是中,而一旦發出來之後,就要用未發的那個‘中’來節制它,所以‘發以中節’就是‘和’

所以呂祖說到了用‘沖’的地步就是‘和’了,就說明‘沖’就是‘中’。也就是:到了用中的地步,就是和。因為“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老子道德經對普通百姓的意義(道德經老子為什麼要讓大家)2

就像太極圖,一陰一陽謂之道,太極定的狀态是陰陽平衡,即是中,也是‘無極’,也有人說是混沌一氣,陰陽未分,因為未發,所以不分陰陽。而太極動的時候,要麼是陰盛陽衰,要麼是陽盛陰衰。

在中醫裡面,就是要把陰陽調整到平衡,也就是調整到中的狀态,有中這樣一個标準,所以出來了陽盛陰衰、陰盛陽衰,就‘以中節之’,按照中的狀态來調整,使得陰陽平衡。

所以第一句的意思就是:道的本體是中的狀态,而用這個‘中’的時候是不會出現盈滿的。

02

淵兮,似萬物之宗:‘淵’是‘淵源’的意思,說的是‘道’。‘宗’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旨’的意思,也就是一,也是在說‘道’,因為萬物本就是道生萬物。

所以這句的意思是:遵守中道而不盈滿,就能知曉淵源之妙,就能明白萬物的宗旨,知曉萬物的本源。知宗,知萬物者也,豈不淵乎!其實還是在說‘道’。

老子道德經對普通百姓的意義(道德經老子為什麼要讓大家)3

03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在《下篇:德經·五十六章》中也出現了同樣的内容:“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可以一起理解。

大緻意思是:人要挫掉自己的銳氣、鋒芒和棱角,從外面紛紛擾擾的世間中解脫出來,融入光明的萬象,混同于大地塵土,這就是玄妙的同化為一,這樣才能‘得道’。

親疏、利害、貴賤都是對‘道’的态度,親近‘道’必歸于有,親之說明有刻意求‘道’的念頭,會執着于‘道’,變成有為;而疏遠‘道’又容易落入頑空之中,認為沒有‘道’的存在。

覺得‘道’對自己有利,就容易生氣貪念欲望;如果覺得‘道’對自己有害,又會棄道而行。

不可覺得‘道’很貴重難得,如此,稍有功夫就會生出驕傲的心,終不能成;不可覺得‘道’無足輕重,否則生起退心,放棄修道。

真正的聞道者對待‘道’是:不親而親,疏而不疏,不利而利,害而不害,不貴而貴,賤而不賤,如此者,才能得道,才能為天下貴。

老子道德經對普通百姓的意義(道德經老子為什麼要讓大家)4

看上去很繞,其實講的還是‘中’,親是太過,疏是不及;利是太過,害是不及;貴是太過,賤是不及。隻要保持中道,這些都不會有,因為‘親疏、利害、貴賤’都是私欲,都是有一個我在裡面,才會對道有‘親疏、利害、貴賤’。而有私欲就說明不是‘未發之中’了,而是已發的狀态,就脫離了中道。

人一旦銳氣、鋒芒太過,就會像子路一樣,勇猛思進的心太強,則容易生出退心,因為陽極必反,進極生退。所以要挫掉自己的銳氣和鋒芒,這樣自然能從外在的紛紛擾擾中解脫出來。

‘光’是閃耀、耀眼、突出的意思,說明太過。‘塵’是灰塵,微小,卑微的意思,說明不及。

‘和其光、同其塵’:就是含斂光耀,面對光芒萬丈的自己不被污染而生出私欲;混同塵埃,面對卑微如塵土的自己而不失去本來真實的自己,‘和光同塵’就是讓自己回歸中道,不大也不小。

所以,能夠挫掉自身的尖銳,從而化解各種紛擾,能夠收斂光耀而不被私欲污染,能夠混同塵垢而不覺得自己卑微,就是“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老子道德經對普通百姓的意義(道德經老子為什麼要讓大家)5

04

湛兮,似或存:是說“道”隐沒而不見形迹,但又似乎存在,形容“道”若無若存。正因為“道”若無若存,才會出現有人認為‘有道’,有人認為‘沒有道’。

若認為‘有道’就會“親、利、貴”,親近追求道,認為道對自己有利,将道看得無比貴重。

若認為‘沒有道’則會“疏、害、賤”,逢人就會說道是假的,道不存在,要疏遠道,相信道對自己沒有利隻有害,賤視瞧不起道。

呂祖說:當修行到了一定層次之後會進入杳杳冥冥的狀态,在杳冥之中,好像有,又好像沒有。湛兮而成道,道非無,無而若存焉。

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曉‘道’是誰的後代,象帝普遍解釋為世界、萬事萬物,就說明道在世界之前就有了。這一句的意思就是:我不知道‘道’是怎麼來的,但是道是世界的源頭

總結:

遵守中道不盈,則知淵源之妙,方明道之宗旨,知萬物之本源。

挫掉自己的銳氣,從紛紛擾擾的念頭中解脫出來,面對光芒萬丈的自己不被污染而生出私欲,面對卑微如塵土的自己而不失去本來真實的自己。

老子道德經對普通百姓的意義(道德經老子為什麼要讓大家)6

‘和光同塵’就是返樸歸真,做回凡人,真正的悟道高人都是凡人,不要小看凡人,因為‘返樸’即是做回凡人,返樸歸真就是說“凡人即是真人”。

《黃帝内經》從上到下分為五種人: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凡人。所以道家常說真人,道家有四大真人,後面還有張三方張真人。

但是真人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而已,因為真人最終都是‘和光同塵’,都要返回最真實樸素的自己。而我們所理解的凡人,恰恰不是凡人,因為總是在最求光芒萬丈的自己,鄙視卑微如塵土的自己,都是不肯認識真正平凡的自己。

凡人一悟道就是真人,真人悟道後,最終也要和光同塵、返樸歸真做回凡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