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仁利(右)在猕猴桃果園摘果,為農貨節備貨。(資料圖)
果園采摘工正在為猕猴桃分類、裝筐。(資料圖)
“這200多畝猕猴桃園都歸我管,一個月工資2100元!”54歲的龍仁利抹了把汗,健碩的肌肉讓人很難察覺他的疲勞——最近,貴州省六盤水市龍河鎮迎來了猕猴桃收獲季,他每天都要到果園裡工作十個小時以上。記者放眼望去,十幾位村民和龍仁利一起在有條不紊地将剛剛成熟的紅心猕猴桃采摘入筐。
被稱作“涼都”的六盤水是珠江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所在。龍仁利就是地道的六盤水人,“我們這裡晝夜溫差大,低緯度高海拔,氣候土壤都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長。”老龍說,六盤水可是“中國野生猕猴桃之鄉”!
讓人興奮的不僅僅是2019年猕猴桃的豐收,在8月21日零點的電商“農貨節”活動中,這些來自雲貴高原烏蒙山腹地深處的猕猴桃,在7分鐘的時間内賣出了3萬枚,9小時22分鐘30萬枚即告售罄。在社交電商巨大的流量加持下,被當地人稱作“國民蜜果”的紅心猕猴桃,在被采摘後的第一時間星夜發往全國各地。
“三變”改革催生“新農業”
2014年,龍仁利把自家的土地全部流轉給六盤水市農業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作為市屬國有獨資平台公司,聯合當地十幾家成規模猕猴桃種植基地的民企入股,共同成立六盤水涼都猕猴桃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當地政府大力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農村資源被盤活了,道路、灌溉渠等基礎設施得到了大幅提升,農業産業發展也有了空間。農民紛紛把土地流轉,然後到果園工作,原來單一的收入變成了“土地租金 工資 分紅”三份收入。
老龍就是土地流轉後到公司負責田間片區管理工作的。200多畝地,日常技術管理就是他一個人,“每天基本都要走一遍,要扶苗、綁枝,多餘的要剪掉,以免跟留下來的苗木搶養分。”老龍笑着說。
2萬餘棵猕猴桃果園多少有些分散,看完山坡上的一片,老龍又騎着摩托來到山下。“現在路都通了,比原來要省了不少時間”,龍河鎮紅心猕猴桃基地負責人杜小江告訴記者。
杜小江是龍河鎮周邊6000餘畝猕猴桃園的總負責人,和他直接對接的是十幾個片區的工區長。“三變”之後,農民們逐漸有了“歸屬感”,杜小江負責的十幾個片區的工區長都是公司正式員工,不僅可以拿穩定的工資,還必須要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同時公司還給每位工區長配一名農技管理人員——這個人必須懂技術,懂一點管理,關鍵還要能對周邊的人非常熟悉,人緣也要好——老龍就是其中的一位。
“猕猴桃在成熟期可能遇到各種問題,每天晚上我們都要有人巡園。”杜小江說。生于1986年的杜小江是六盤水市水城縣營盤鄉人,讀過大學的他曾被推薦回村做村主任,被他拒絕了。“每一株苗都是自己親手種下去的,舍不得走。”
“國民蜜果”成了緻富果
每個月,龍仁利會收到杜小江分配給他的猕猴桃園管理任務。“他這個環節,是關系到生産效率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杜小江說。
清閑一點時,他就一個人做完;到了農忙時節,免不了要有授粉、摘果等工作,老龍就組織當地農戶尤其是貧困戶參與完成,公司按天付酬勞,但他必須要保證每個人都能把活達到标準完成。
管理員這個職位要求不低。每天要做什麼、達到什麼标準、如何保證質量、要多少人工、怎麼跟機械配合等等這些繁瑣的工作,心裡都要清清楚楚。如果發現病蟲害,要及時告訴杜小江,由他再與專門的技術團隊拟訂方案,老龍組織實施。“我上過五年級,數學不好,不過很愛學習,字不會忘掉。”老龍嘿嘿地笑。
他沒吹半點牛皮。自己家高高的石頭牆,就是他自己砌起來的。“我能建造整個的石頭房子。”他頗為自豪。
如今,老龍把全部才能和精力都放在了照料“國民蜜果”上。
2014年以前,他在農閑時也打零工,一天最多20塊錢,他老伴也曾打零工,報酬更低。從2014年開始,他過上了拿固定工資的日子,一個月合計有2100元。“她是按天計酬的,在今年回家帶孫子前,一年也能掙個兩萬多,兩個人合計能掙四萬多。”杜小江給他算賬,“現在條件好了,孩子也工作了,老龍有時就總說不想幹,不知道是讓我漲工資,還真是錢夠花了。”
其實,說不幹肯定是句玩笑話,曾經的貧困還是刻骨銘心。龍仁利是剛剛摘帽沒多久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兄妹八人他排行老四,在杜小江沒來的時候,一家老小隻能在自家幾畝薄田裡種玉米和稻谷,而且是在離家較遠的、又分散的山坡旱地,龍仁利說,“水稻産量一年就2000多斤,打成米能有一千五六百斤,除了自己一家人吃掉的,還能賣個六七百斤,按每斤賣兩塊多算,也就能剩個一千多塊,買點鹽巴、調味品就所剩無幾了。”老龍歎口氣。
2014年前,車進不來,1塊錢的磚要花3塊錢才能背進來。這裡的村民建房子,隻能用石頭。老龍說,以前沒路,有個親戚過來,在田埂上走着走着就滾下田裡去了。“沒路的時候,有的人真的連媳婦都娶不到。”杜小江說。
一直到2014年,當地大規模發展紅心猕猴桃産業,才修了四通八達的水泥路,解決“最後一公裡”的交通問題。近幾年來,六盤水市已經陸續流轉土地超過20萬畝,也整體上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因為他們知道,産業有了,公司來了路就通了,緻富也有希望了。
把好紅心猕猴桃品質關
六盤水的紅心猕猴桃8月中下旬才開始成熟。“猕猴桃最後一個月是轉糖期,外面看大小是一樣的,但這是品質形成的關鍵期。”杜小江說。他們杜絕為了搶市場而提早采摘,“我們是統一品種,統一标準,一定要把關系到老百姓生計的産業做好。”據了解,六盤水市已經被認定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猕猴桃作為地方特色産業,他很理解公司對每一個細節的苛刻要求。
老龍知道果子要賣出去有利潤了才有“分紅”,但他并不擔心這件事,公司有專業團隊開拓全國市場,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銷售。這幾天,老龍正忙着組織自己的親戚和村民們,采摘成熟的果子。這一季紅心猕猴桃采摘後,等着他的,是冬剪修枝、綁枝條、施冬肥,搞冬灌、抹芽、授粉、套袋、除草、夏剪……又一個充滿希望的四季輪回。
拼多多“農貨節”負責人介紹,“農貨上行”已經成為該項目的“基因”,其團隊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大農産區,逐步架構起了全國500多個産區的強大供應鍊。而“農貨節”作為一個出口,将基于平台創立近四年積累的供應鍊和消費端數據,經過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算法推選出最受歡迎的農産品品類。期間,“秒殺萬人團”每兩天都會推出節令時鮮爆品,以全網極緻性價比回饋消費者。
正是在拼多多們的努力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雲貴高原山地,農民、當地政府和企業創造出了“新農業”形态。拼多多新農業事業部高級總監東原說:“各個農産區都有不同的案例和模式,産生了一大批優質農特産品,帶富了一大批老百姓,我們期待‘農貨節’喚起更多人珍惜果實、尊重農民、熱愛自然。”
老龍知道,自己悉心料理的果子,正通過信息高速路走向全國,自家的土地、自己的勞動,都變得金貴起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