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土衛六
前不久,MIX4手機的發布,讓屏下攝像頭真正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
但這款手機的亮點不止于此,“無SIM卡防丢模式”也是亮點之一。
通常來說,小偷在偷到手機時,往往會先把SIM卡拆掉。這樣失主要想定位或者找回手機,就難上加難了。
MIX4的“無SIM卡防丢模式”,其實就是内置了一張eSIM卡。即便小偷拔掉SIM卡,手機也可以通過内置的eSIM模塊連接到互聯網,從而為精準定位以及找回手機提供可能。除非小偷是把手機拆了賣,否則這一招還真有可能成為防丢王牌。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款手機剛發布還沒三天,由于“不符合國家相關規定”,隻能放棄這張王牌。
消息一出,eSIM版塊股價大跌。/截圖自東方财富網
eSIM卡到底怎麼不符合國家規定了呢?這還要從SIM卡的曆史說起。
1991年,德國捷德公司開發了史上第一張SIM卡。SIM卡的全名是“用戶識别模塊”(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其實SIM卡本質上就兩個功能:
1.确保用戶給運營商支付接入費;
2.确保該号碼在網絡中的唯一性。
SIM卡發展趨勢——卡片越來越小,芯片基本不變。/中金公司
為了實現這兩個功能,SIM卡儲存了兩條重要的數據:
1.IMSI,即“國際移動用戶識别碼”,用于識别用戶身份;
2.Ki,即“鑒權密鑰”,它能讓運營商加密手機與網絡交換的所有數據。
功能和現在是基本一緻的,隻不過當時的SIM卡非常大,和一張銀行卡差不多。第一部插入SIM卡的“手機”,是沃達豐的Orbitel-901,這部“手機”重達兩公斤,大小和現在的座機差不多,但重量卻重多了。
Orbitel-901真麼大!好家夥,這是手機?/imei.info
随着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手機逐漸輕薄化,SIM卡的體積也越來越小,但最核心的芯片從外觀上看還是沒變多少。當然,功能上在逐漸優化,比如4G時代就新增了網絡語音通話(VoIP)身份識别功能。
其實,客觀上講,SIM卡能實現的這些功能,通過eSIM卡的形式也能實現。也就是将SIM卡的IMSI和Ki模塊直接集成到手機中,這也不是什麼難事,而且還會更方便。
試想,你買一部手機,直接輸入身份認證信息就能激活屬于你的eSIM卡,無需插拔SIM卡槽,簡單快捷;而且還能根據網絡覆蓋情況,自如切換運營商,想用移動用移動,想用聯通用聯通……豈不妙哉?
自如切換運營商,你想多了。攜号轉網都不自如。/19樓
但這樣做,就隐藏了一個風險——萬一詐騙分子冒用你的身份信息,登錄了你的eSIM卡,然後向你的家人發詐騙信息怎麼辦?
因此,為了打擊這種行為,國内運營商配合有關部門開啟了對手機卡的嚴格管制,對于任何一張手機卡,運營商都必須嚴格核驗“實人、實卡”。
“斷卡行動”,遏制電信詐騙。/央視
這就是eSIM卡無法在手機通信領域完全放開的其中一個原因,至于另一個原因,你細品——
通過eSIM卡,用戶可以自如切換運營商,既然如此,話費肯定就要按照使用量或者使用時長由手機廠商轉交給運營商。如果你是運營商,會願意嗎?
所以,在物聯網廣泛發展的今天,連共享單車裡都内置了eSIM卡,但手機卻不能内置,就是這樣的道理。
這些功能都行,但替代SIM卡就是不行。/科技訊
單純就防丢功能而言,其實不用eSIM卡也可以。蘋果的“丢失模式”,就利用了自身龐大的用戶網絡,利用設備間的信号傳輸定位丢失手機。國内也有廠商借鑒了這樣的模式,即使小偷刷機,也不會清除掉“丢失”的标記。
科技的進步是多路徑的,此路不通就會通向他路,但永遠不會止步不前。這就是科技的魅力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