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一周左右,稱之為“小年”。小年開始,年味漸濃,家家戶戶都在為春節做準備。“忙”是精髓,用老百姓的話說“年就是要忙活,越忙越紅火”。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春節前的“忙年”,大家到底在忙些什麼?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小年到,随着年味兒越來越足,與家人團圓的心催促着每一位在外打拼者早日踏上回家的路途。春運這條路上,有一種表情叫"回家",有一種心情叫“渴望”。無論路程多麼遙遠,人們懷着對家的渴望,載着團圓的喜悅駛向遠方。圖為2020年1月10日,衆多旅客出入北京火車站踏上回家的旅途。(郭俊鋒攝/光明圖片)
2020年1月10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淮南西站為安徽淮南師範學院新疆返程學生訂購團體車票,學生們順利上車後隔着車窗伸出愛心手勢。(陳彬攝/光明圖片)
2020年1月10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淮南西站職工與安徽淮南師範學院新疆學生在淮南站候車室内載歌載舞,送上旅途歡樂。(陳彬攝/光明圖片)
“小年到,年味濃”。要說小年裡最有“年味的”事,買年貨當屬第一,這可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等等,統稱為“年貨”。每到這時,各地的超市、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圖為2020年1月12日,安徽省淮北市大型超市内,各類年貨琳琅滿目,過年氣氛濃郁,小朋友在挑選鼠年吉祥物準備過新年。(周方玲攝/光明圖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是中國人過年的重要習俗。為了能趕在除夕前把春聯貼在門上,小年時分,全國各地的老百姓便開始求對聯、寫對聯、剪窗花、買福字等,早早拉開春節過年的序幕。圖為2020年1月16日,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縣直第一小學的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自編自創春聯,表達對新春佳節的美好祝福。(柴更利攝/光明圖片)
“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号除殘”。小年在北方是臘月二十三日,在南方是臘月二十四。随着年事臨近,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清除屋裡角角落落的污濁,将一年的不順、不快一掃而空。擦洗幹淨的玻璃,貼上窗花,挂上中國結,窗明幾淨,賞心悅目。圖為2020年1月16日,中國石化中原油田書畫、剪紙等藝術家組成的文藝小分隊深入基層、家庭幫助打掃屋子,并為職工家貼福字。(仝江攝/光明圖片)
“一碗清湯詩一篇,竈君今日上青天”。民間相傳,小年這天,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帝禀報每戶人的善惡。人們為了讓竈王爺多為自家說好話,送竈時便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它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講這家人的壞話了。随着時代變遷,如今大都市的人們早已消除迷信祭祀,然而小年吃糖瓜、吃糖餅的習俗卻保留下來。圖為2020年1月17日,在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古城辦事處西街社區,居民們正一起制作糖餅。(楊東攝/光明圖片)
在魯西當地有小年蒸花糕、花馍的傳統習俗,寓意人們的生活步步登高、日子一天比一天美好,也為即将到來的新春佳節增加了濃濃的年味。圖為2020年1月17日,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肖莊村的村民在展示蒸熟的花糕。(趙玉國攝/光明圖片)
“送行餃子迎風面”。至今民間還講究“小年夜 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原是為了給上天禀報的竈王爺送行。上供時,講究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台。在我國山區多吃糕和荞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圖為2020年1月16日晚,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在南峰街道省耕社區舉行主題晚會,700多名環衛工人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提前感受濃濃的年味王華斌攝/光明圖片)
“輕風谵月,年年去路。誰識小年初度”。距離新春佳節到來不過一周。在遙遠寒冷的邊疆、在全年無休的邊境地區,當地的民警與官兵用自己的行動為地方百姓傳遞着新春祝福,用親手制作的雪雕傳遞對祖國的愛意和對新春佳節的期盼。圖為2020年1月16日,江蘇南京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民警登上停靠在龍潭港碼頭"育鋒"輪,把"福"送到船員手上。(章善玉攝/光明圖片)
2020年1月16日,駐守在新疆最北邊阿勒泰邊境管理支隊喀納斯景區賈登峪邊境派出所全體民警利用雪雕表達着對祖國深深的愛意和對新年的期盼。(王友波攝/光明圖片)( 文章來源:光明圖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