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年正月,剛剛即位不久的雍正帝接到山東巡撫黃炳的密折,揭發原山東巡撫、雲貴總督蔣陳錫貪污白銀二百餘萬兩。
雍正是清代曆史上,懲貪反腐最徹底的鐵腕皇帝,就是貪污二千兩,也會落得抄家罷官的下場。二百餘萬兩,蔣陳錫恐怕長了一萬個腦袋也不夠雍正砍的。然而,最終的結果卻是讓人大吃一驚。
蔣陳錫其人其事蔣陳錫,江蘇常熟人,蔣氏家族是常熟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他的父親蔣伊是康熙十二年進士;弟弟蔣廷錫是雍正朝軍機大臣、大學士。
蔣氏家族在康、雍、乾三朝顯赫一時,出了兩個宰相(另一個是乾隆朝大學士蔣溥)、一個總督、一個巡撫,外加四個進士。
蔣陳錫是康熙二十四年二甲二名進士,不過他未能如願進入翰林院,朝考之後被委任為陝西富平知縣。
從前半生的政績、官聲來看,蔣陳錫堪稱是康熙朝不可多得的好官、能官。據史料記載,康熙二十五年,富平縣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旱災,百姓流離失所。
蔣陳錫開倉放糧,然而災民太多,官糧赈濟不了多少災民。不得已,蔣陳錫傾其家産,自掏腰包八萬餘兩,才得以讓百姓渡過危難。
如此壯舉很快就傳到了康熙帝的耳中,他下旨讓吏部調任蔣陳錫為禮部主事。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蔣陳錫到任後,革除利弊監督海運有功,不久被晉為禮部員外郎。
此後,蔣陳錫的仕途如同火箭一般蹿升,康熙四十一年越級調任直隸天津道,四十五年升任河南按察使,四十七年升山東布政使,四十八年擢升山東巡撫,五十五年再升雲貴總督。
康熙五十九年,蔣陳錫因運糧贻誤軍機被奪職,康熙命其戴罪立功,讓他押運糧草入藏,次年,蔣陳錫病死于途中。
康熙帝對蔣陳錫的評價還是很高的,說:“蔣陳錫未聞清名,亦無貪迹,而地方安靜,年歲豐稔,此等便是好官。”
山東捐谷案始末。蔣陳錫就任山東巡撫後,鑒于地方倉儲不濟的實情,向朝廷提出了“存貯糧食備赈”的方案,鼓勵地方踴躍捐谷,然後由朝廷賜予功名。
康熙帝批準了蔣陳錫的建議,山東省很快掀起了捐谷的熱潮。經過數年的積累,蔣陳錫共收到捐銀310多萬兩。
按照原先的計劃,蔣陳錫應該将這筆銀子發到各府、州、縣購買糧食入倉,以備災年赈濟。然而,蔣陳錫隻調撥了93萬餘兩,剩餘的210多萬兩進入他自己的腰包。
直到康熙帝駕崩,山東捐谷案一直被蒙在鼓裡。雍正元年,新任山東巡撫黃炳在清查府庫時,發現了這筆爛賬,于是便六百裡加急上報給了雍正帝。
此時,蔣陳錫已去世,雍正将查處的重點放到與蔣陳錫一同負責捐谷案的登州知府李元龍身上,批示要對李元龍嚴懲。
黃炳接到上谕後,馬上展開調查,結果發現李元龍竟然是一個好官,根本沒有染指國帑一毫。這個結果雍正自然是不滿意的,該年九月,雍正命怡親王允祥接手此案。
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允祥很快将結果報給了雍正。
賬單上顯示:“每谷一石收銀一兩,共谷三百一十一萬一百六十石,該折銀三百一十一萬一百六十兩。及分貯之時,每谷一石折銀三錢,共止分貯銀九十三萬三千四十八兩。該餘銀二百一十七萬七千一百一十二兩,蔣陳錫盡歸己有。”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是證據确鑿、闆上釘釘了。如此巨貪,給蔣陳錫定個什麼罪名都不為過。
雍正為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驚天大案引起朝野震動,大臣紛紛建議抄家。然而雍正卻犯難了,原因無他,因為雍正對蔣陳錫的弟弟蔣廷錫寵幸有加,他不願意在這件事上讓蔣廷錫難堪。
蔣廷錫洞悉聖心,看準了雍正不想把事情鬧大,于是上了一道折子為其兄蔣陳錫辯解。雍正也就坡下驢,給了蔣廷錫的天大的面子,說人已經去世了,這件事就不用深究了。
見雍正發了話,朝臣哪敢理論,何況蔣廷錫權勢熏天、聖眷正隆,犯不着去招惹他。
可是,雍正此時正準備大刀闊斧在全國範圍内清查虧空,如果這麼輕易就放過了蔣陳錫,那麼其他各省的虧空官員就會喊屈。
最後,雍正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減半賠償。上谕中說得很清楚“弟廷錫入陳始末,诏減償其半。”
就是減半賠償,蔣陳錫的子孫也得拿出一百多萬兩,這顯然又是表面文章。史料中倒是沒有記載蔣陳錫家最後有沒有如數賠償,但大緻可以猜想,蔣家應該是象征性地拿了點銀子,絕不會有一百多萬之多。
毫無疑問,蔣陳錫實屬貪贓,甚至可以說是雍正朝的巨貪。可這麼一個人,卻被康熙帝稱為“好官”,還得到了雍正帝最高權力的庇護,實為清代一奇事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