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遺愛寺就在廬山香爐峰底下,白居易曾經當過江州司馬,多次到廬山遊玩,因此寫了很多和廬山有關的詩。
寫《遺愛寺》的白居易,到底經曆了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是這樣的,白居易在唐朝為官的時候,有一個宰相叫武元衡,這個武元衡提出應該大力打壓各地藩鎮的割據勢力,結果他很不幸,居然被藩鎮的刺客給刺殺了。
這個事件震驚朝野呀!
想當年,白居易也正好在京城,他提出要嚴懲兇手,結果得罪了敵對勢力,最後他被貶為江州司馬,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
九江就是廬山邊上。
這個地方漢代時叫柴桑,唐代叫浔陽,也叫江州《琵琶行》裡面有“浔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說的也就是這個地方。
白居易被貶到江州,心灰意冷,于是也不怎麼認真工作。
他寄情于山水,寫下如下一首詩:
1遺愛寺(唐)白居易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意思就是:詩人在小溪邊玩賞那些奇形怪狀的溪石。微風吹來,花香撲鼻,沁人心脾。
詩人四處張望卻不知花在何處:于是詩人繞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尋花。
這裡山光水色無限美好,小鳥的啾啾聲十分動聽,溪水汩汩流淌不絕于耳。
這一切讓詩人感到心曠神怡。
這首寫景抒情的短詩,僅僅20個字,既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圖畫,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又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隻有離開官場的勾心鬥角,明槍暗箭,才能尋覓人世間的美好。
讀完此寺,感覺自己身處在這樣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環境當中,一切煩惱都可以抛到九霄雲外。
所以無論是弄石臨溪坐,還是尋花繞寺行,還是鳥語,還是泉聲,自己都實現了真正地忘我。
整首詩生動地表現了遺愛寺周圍生機盎然、清幽雅緻的環境氣氛,反映的是白居易希望通過自然美景,來消解心中的煩憂。
他把這三年的隐居,完全當作世外修行,把所有不美好的東西,包括宰相被暗殺的事件,都抛到九霄雲外,對充滿着功名利祿的朝野,詩人内心感到深深的不屑一顧了。
2白居易|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寫作手法非常高超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是中唐時期影響極大的大詩人。
直譯之文:我手裡玩賞着石子,面對小溪而坐,圍繞着寺旁探尋那美麗的鮮花,不時能聽到小鳥的啼叫聲,到處都能聽到泉水的叮咚聲。
匡廬奇秀甲天下,千百年來,這句名言成為中國人對廬山衆口皆碑的評論,而這句評論正是白居易在被貶為江州司馬時所說,他把廬山放在了中國名山中的第一位。
這首小詩明白如話,對仗工整,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遺愛寺周圍生機盎然、清幽雅緻、鳥語花香的環境氣氛,寫盡大自然之美。石、溪、花、寺、鳥、泉等景物有機地組合在一起。
描繪了一幅清新秀麗、生機勃勃的圖畫,勾勒出遺愛寺令人神往的風景,又通過“弄、尋、行、聞”等細緻的動作描寫,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之情。
此詩很好地诠釋了什麼是“生活即詩”。
3白居易|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白居易不可能忘記朝廷的爾虞我詐,宰相被暗殺,這麼重大的事件,大唐王朝居然無動于衷,沒有嚴懲兇手,朝廷也沒有繼續打壓地方割據局面。
事實上,大唐王朝已經是危機四伏,白居易除了來遺愛寺一遊之外,他也是一個閑人,在地方上挂個名,也沒有什麼實際權力。
白居易
想一想宰相都有人敢暗殺,朝廷的威信掃地,過去朝廷派人到地方上,也許還可以有點權力,到了安史之亂後,白居易這樣的文人,也隻能“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了。
說白了,他在地方上就是一個大閑人,不管事,想管也管不了,要管事,起碼也得當個刺史才行,江州司馬就是一種閑職而已!
一起探讨白居易《遺愛寺》背後的故事。
作者|龔柳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