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6 09:16:28

全球風雲變幻之際,中美外交高層又見面了。7月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

拜登政府執政以來,中美外長保持經常性溝通,已經六次通電話,而此次巴厘島會晤,也是中美外長繼去年10月羅馬會晤之後,第二次面對面會晤。

最近一個月内,中美高級别官員已經進行了5次互動。中美溝通的積極态勢還在延續。

眼下,中美關系的曆史叙事被人為歪曲,現實狀況被所謂“政治正确”所綁架,發展方向面臨被進一步引向歧途的危險。

當前中美關系展現的一面是積極互動,另一面則是重重挑戰,這種溫差反映的,是雙方關系亟需再校準。如何增進彼此了解,減少誤解誤判,避開死胡同,這不僅是中美的命題,也是世界在期盼的回應。

找到答案,可以從六個細節入手。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中美會晤六細節看)1

特殊場合

中美兩國外長的這次會晤,是在巴厘島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外長會後進行的。

此次G20外長會,中方代表團的行程很滿。譚主了解到,中方代表團一共會見了十幾位外長:

印度尼西亞外長蕾特諾

印度外長蘇傑生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

阿根廷外長卡菲耶羅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

韓國外長樸振

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

法國外長科隆納

加拿大外長喬利

西班牙外交大臣阿爾瓦雷斯

荷蘭副首相兼外交大臣胡克斯特拉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新加坡外長維文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

澳大利亞外長黃英賢

與布林肯的會晤,排在中間。

中方用四個詞對中美這次會晤做了總結——全面、深入、坦誠和長時間。

消息人士告訴譚主,這次會晤,談了5個多小時,并且全程同傳,如此全面、深入、坦誠、長時間的高層溝通,不說是近年間最長的一次,也起碼是最長之一。

這次會晤,雙方談的不隻有中美關系,還有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烏克蘭問題等兩國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

消息人士告訴譚主,包括烏克蘭問題在内的幾乎所有重要問題都談到談深了。

當下,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紊亂、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能源供應緊張等風險相互交織,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既有共性因素——這個時代出現了一些挑戰全人類命運的危機;也有特性——危機之中,某些國家實行和國際主流背道而馳的對外政策。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多邊治理平台之一,G20成員國經濟總量占全球GDP的80%以上,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二,需要共同為全球性挑戰提出解決方案。

此次G20外長會,也設置了相應的議程:

第一階段,以加強多邊主義為主要議題;第二階段,以糧食和能源安全為主要議題。

圍繞這些與合作有關的議題,中國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出發,把視野放在全球,提出開放包容的倡議。會上,中方提出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其中包括支持聯合國中心協調作用,減少糧食領域的貿易和技術壁壘,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糧食生産能力等建議。

而美國的重心,依然是把議題拉到烏克蘭危機上,讓大家在“反對誰”的問題上站隊。

但G20,從來都不是,也永遠不會是擴大版的G7。曾經,西方國家把世界挂在嘴邊,想要通過主導G20來達成自己的利益,但世界已不是當年的世界——西方國家的實力已不足以支撐其野心,最近G7國家的一些偶然事件背後,也有必然趨勢的信号,這也許隻是西方國家亂局的一個先兆而已。

當下時代的标志,是發展中國家的崛起,而彙集了更多發展中國家的G20,代表的是包容與多元。

2016年,在中國杭州舉辦的G20峰會上,中方就曾明确表示,二十國集團不僅屬于二十個成員,也屬于全世界。

無論考慮中美問題還是全球問題,都要看清當下的時代背景,思考的格局,也應該更大些。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中美會晤六細節看)1

重申元首共識

這次會晤,美方的态度看起來很積極。

一個細節是,在會晤前,美方召開了一場發布會,通過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克裡滕布林克解答記者提問的方式,釋放了不少關于會晤的消息。

到了會晤,布林肯還在兩人拍照環節就表示,中美有很多議題要談。美方,溝通主動性的信号,越來越強烈。

王毅也表示,中美作為兩個大國,當然需要保持我們正常的交往,同時通過我們雙方共同的努力,推動兩國關系回到正常軌道。

過去一個月間,中美雙方落實元首會晤精神,進行了五次溝通:

6月10日

魏鳳和與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舉行會談

6月13日

楊潔篪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會晤

7月5日

劉鶴與美财政部長耶倫通話

7月7日

李作成與美軍參聯會主席米利視頻通話

7月9日

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

5次中,有3次是面對面會晤,2次是通話交流。通話,中方都是應約。

這次會晤,雙方還提出,要建立落實兩國元首共識的渠道,更好協調各領域各部門的交往。

消息人士告訴譚主,會晤取得了一些共識,解決了一些具體問題。

接下來,還會談。這個事,也要讀懂中方的言外之意: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吳心伯告訴譚主,去年9月中美元首通話以後,中美成立了聯合工作組。但由于美方沒有完全把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落到實處,導緻聯合工作組真正開展工作的時間不多,取得的進展有限。所以,理解這次會談的角度有兩個,一是推進合作,二是批評美國的對華政策。

該批評就批評,該回擊就回擊。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中美會晤六細節看)1

點名批評布林肯

會談前幾天,中方點名批評了布林肯。

7月6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布林肯在北約公共論壇上發表不實涉華言論提問。

此前,布林肯又拿出陳詞濫調,妄稱中國正試圖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外交部發言人在回應時,沒有使用“美方官員”或是“美方有關人士”的說法,而是對布林肯進行了點名批評:布林肯國務卿有關言論罔顧事實,颠倒黑白。

如此直白,是中國已經看倦了美國在會晤前的老一套——會晤前操弄議題,抹黑中國,妄圖給自己制造心理優勢,在會談中向中國施壓。

中國,不吃這一套。

這次會晤的新聞稿中,中方也用一個新句式,戳破了美方的套路:

既然……就應該……

這個句式,點明了美國在處理對華問題上的自相矛盾和言行不一。這種矛盾的症結,中方說得也很清楚了:

美方的世界觀、中國觀以及中美曆史觀、利益觀、競争觀都出現了嚴重偏差。

這不是中國第一次提點美國的世界觀,放在“黑天鵝”事件頻發的當下再談,意味深長:

目前,全球許多熱點事件的根源,就是某些國家的世界觀擺錯了——拿零和博弈作世界觀的底色,隻能讓世界陷入亂局。

不改變這樣的世界觀,也就不會有正确的中美觀,美國的“中國恐懼症”,也隻會越來越嚴重。

如果任由這種“威脅膨脹”發展下去,美國對華政策将是一條走不出去的死胡同。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中美會晤六細節看)1

新增清單

面對自相矛盾的美國,這次會晤,中方又向美方提出了新的要求,厘清了中美關系的防護與坐标。

一個細節是,中方向美方提出的清單數量,從兩份,變成了四份。

去年7月的中美天津會談,中方向美方提出兩份清單:

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

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

此次會晤,中方在這兩份清單的基礎上,新增了兩份:

中方重點關切的涉華法案清單

中美8個領域合作清單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刁大明告訴譚主,新增的涉華法案清單,體現了中方對當前影響中美關系發展、動搖中美關系政治基礎、給中美交流與合作帶來新障礙的美方一些動作的密切關注。

四份清單中,前三個都是要求美方消除負面因素,旨在為中美關系排雷清障。後一個是推進合作,以增加中美關系的積極因素。

這體現了中方的原則性、建設性。

那份合作清單,同樣是一份“考卷”。

美方不是一直在提合作嗎,現在有了清單,美方到底有沒有合作的意願,日後對照清單進行比對,一看便知。

對于中方的新要求,美方也做出了新回應——布林肯在會晤中做出“六不”的表示:

不尋求對華打“新冷戰”

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

不挑戰中國共産黨執政地位

不尋求圍堵中國

不支持“台灣獨立”

不尋求改變台海現狀

保證越多,恰恰說明了中美關系的風險點越來越多。

如果美國覺得處在十字路口的中美關系,已經有往危險方向發展的傾向,那就應該切實履行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中所作承諾,堅持正确方向,及時排除路障,打通前行道路。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中美會晤六細節看)1

要求取消關稅

就在會晤前一天,拜登專門召集顧問會面,讨論的是削減對華加征關稅問題。

目前,拜登仍未就是否撤銷部分對中國貨品加征的關稅作決定。

對華加征關稅有害無利,已經是不少美國官員的共識。

據位于華盛頓的“美國人支持自由貿易組織”稱,到今年4月,對華貿易戰已經讓美國人多花了1290億美元。

這些數據,拜登政府并非看不見,但拜登政府在考慮削減對華關稅的同時,卻還在考慮啟動針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新的“301調查”。

前白宮官員克萊特·威廉姆斯點明了拜登政府矛盾的心态——既想通過削減對華加征關稅降低通脹,又想避免外界批評自己對華軟弱。

說白了,美國還是陷在對華政策的死胡同走不出來。

在這次會晤中,中方明确提出,美方還應盡快取消對華加征的關稅,停止對中國企業的單邊制裁。

什麼是中美關系正确的相處之道,前些天的世界和平論壇,專門讨論了“在動蕩的世界中穩定中美關系”。會上,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分享了他的朋友——埃文·格溫伯的觀點:

美國必須重新承諾以基于利益而非意識形态的方式處理與中國的經濟關系。

對華經濟政策如此,其他政策,也是如此。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中美會晤六細節看)1

提出亞太合作設想

本次會晤,中方新聞稿中還有一句特别的表述,中方還提出了中美在亞太地區良性互動的設想。

這一設想體現了中方負責任的大國态度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的誠意。類似的話,中國外交高層在5月與美方的交流中就提到過: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中美會晤六細節看)7

求和平、謀合作、促發展是亞太地區的大勢,是民心所向。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理念,與周邊國家一向友好相處、互利共赢、命運與共。任何出于一己私利損害亞太地區各國根本和長遠利益的行為,都注定走不遠也行不通。任何拉幫結派、搞分裂對抗的企圖都不可能得逞。

中美會晤最新局勢(中美會晤六細節看)8

而美國,恰恰是想在亞洲拉幫結派。

會晤前,美國國務院顧問德雷克對媒體表示,亞太地區的一些國家表現出與美國合作的意願,美國為抑制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所做的外交努力已見成效。

嘴上不尋求圍堵中國,實際上行動一點沒少。

現在,對于剛拉着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參加完北約峰會的美國而言,可能自己覺得,對華“包圍圈”已經形成。讨論亞太地區,美方也會試探中國的态度。

中國的态度很明确。

刁大明告訴譚主,中國是從地區與全球共同利益、共同命運出發,抱着主動塑造、引領地區秩序的負責任态度,與包括美國在内的相關國家一起讨論各自的地區角色,讨論共同的地區秩序。

這種理念,也貫穿在中國的行動中。

G20外長會,隻是中方此次出訪其中的一站。

G20外長會3天前,中國外長先去了緬甸參加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在這期間,見了老撾、柬埔寨、越南、泰國等國的外長。

G20外長會2天前,中國外長對泰國進行訪問。

G20外長會1天前,中國外長應邀訪問菲律賓。

再來看看布林肯的路線圖:

布林肯與菲律賓外長通了話,還要對泰國進行其任國務卿以來的首次訪問——布林肯要聯系的國家,都是前幾天中國外長訪問過的國家。

美國的外交策略,看起來似乎并不是很清晰,多少有些跟在中國身後跑的意味。

在對外交往過程中,美國也想擺出一副大格局的樣子,提“世界”,提“合作”,但美國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利益觀讓美國隻能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沉迷于遏制圍堵,既不從容,也不坦誠。

隻有分清楚不同層面的利益——什麼是國家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什麼是黨派利益和利益集團的利益,美國才能有大格局、大戰略、大外交,美國政客,才會做出一些符合國家整體利益乃至人類共同利益的決策判斷。

這才叫正确的世界觀,這才能站在曆史正确的一邊,否則,美國隻會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最終走進死胡同。

于中美如此,對世界,也是如此。

來源:環球資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