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是地區、地方的意思,“方言詞”就是隻流行于某個地區,沒有在漢民族共同語中普遍通行的詞。 比如東北一帶把“髒”說成“埋汰”,“埋汰”一詞就不在民族共同語中通行。再如上海話中,把“玩”說成“白相”,把“很”說成“交關”等。
中國有八大方言區,存在着大量的方言詞。同是“玉米”,不同的地區,分别說成“棒子”、“苞米”、“苞谷”、“珍珠米”;而“肥皂”,也有“胰子”、“洋堿”、“番枧”等不同的“名字”。 有時共同語中沒有相當的詞來表示某個方言詞的意思,而在大家的生活中又用得着,于是就把這個詞吸收到漢民族共同語中來了。像“尴尬”一詞,原來是江南一帶的方言,表示“神色、态度不正常”,普通話中沒有相應的詞表示這種意思,于是就被共同語吸收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